第A33版:政事/深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海丝”特展亮相京城
“长乐黄岐澳,闽国甘棠港”
中国社科院专家来榕考察“海丝”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4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乐黄岐澳,闽国甘棠港”
长乐两学者在金峰发现清代摩崖石刻,揭秘千年前世界巨港的遗址
这块清代摩崖石刻,揭秘甘棠港遗址
猫山的后部分与陆地相连,形成一个弧形的天然海港
 

N海都记者 李熙慧/文 黄启鹏/图

海都讯 一千多年前,闽王王审知主政福建,开创甘棠港积极发展海外贸易,甘棠港成为比泉州刺桐港更早的沿海开放大口岸。但甘棠港究竟在哪里,一直是学者们苦苦寻找的谜。

昨日,长乐研究地方志的学者高宇彤、林廉先生向记者透露,长乐金峰镇留存着一块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的石刻,刻有“黄岐澳、门口澳网位定界勘语”等字样。经多位专家研究,认定摩崖石刻内容有关“甘棠港”,从而揭开千年古港的遗址之谜。

曾是世界级大港

甘棠港是唐末五代闽王王审知所辟,作为闽国盛极一时的外贸要港,随着时代变迁和地形地貌的变化已销声匿迹。甘棠港遗址位置一直有争议,一说在福安,一说在福州境内,如福州长乐说、福州琅岐说、福州连江说。

“甘棠港具体地点的线索非常少,只有在王审知的墓志铭和闽王祠内的‘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上有一些提示。”福州市考古研究所林果所长说,当时福州、泉州分别设立市舶司,作为管理海外贸易的专门机构。此后,福州与中南半岛、旧交趾(今越南中北部)、夷洲(今台湾)、日本、澶洲(今菲律宾)开辟了定期交通贸易航线,成为世界级大港。

“在宋代之后,甘棠港就逐渐湮没了。”福建师大考古与博物馆学研究生导师欧潭生说,在宋代《淳熙三山志》等记载中,还有与甘棠港有关的内容,后逐渐就找不到了,“可能与当地风沙大,泉州刺桐港的兴起以及闽江航道变化等原因都有关系”。

甘垱为甘棠港南岸

这块清代摩崖石刻位于长乐金峰镇北侧海边、一座独立的石头山上,当地人称为猫山,为长乐两名学者高宇彤、林廉发现。摩崖石刻面朝大海,距离半山腰还有两三米的高度,如果没有人带路,很难发现。

高先生介绍,一次他和朋友到走访金峰,无意间发现这块摩崖石刻,由于石头常年受海风侵袭,字迹变得模糊,要仔细分辨。上面是乾隆二十六年长乐知县贺世骏所写的“黄岐澳、门口澳网位定界勘语”,还出现了“二十四都有黄岐门口,二澳以青屿舖洲分界。以北黄岐澳……”字样。

“我们两个曾在长乐市地方志委员会工作,对古地名比较熟悉。”林廉说,“澳”指海边弯曲可以停船的地方。由于对岸是著名的黄崎港(今琅岐岛),所以长乐金峰境内的北海边才有“黄岐门口”、“黄岐澳”的称呼。至于当地有“甘垱”地名,说明此地为甘棠港南岸,也被变成福州方言“甘垱”(即甘棠)保留至今。

多位专家共同佐证

甘棠港在长乐的说法,也得到其他专家的认可。

福州王审知研究会副会长王忠义说,福州城外甘棠闸到琅岐岛南、长乐金峰北等海域,均为甘棠港范畴。一千多年前的闽国甘棠港是世界东方巨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他说,一千多年前的闽国甘棠港是世界东方巨港,位于甘棠港南岸的长乐黄崎澳停泊着万国帆船,经琅岐岛刘崎巡检司(犹如今日之海关)、亭江、马尾,直达福州城下。

福建师大考古与博物馆学研究生导师欧潭生告诉记者,据《恩赐瑯琊郡王德政碑铭并序》中描述,王审知开辟的甘棠港:“闽越之地,江海通津……途经巨浸,山号黄崎……(唐昭宗)赐名其水为甘棠港,神曰显灵侯。”碑文明确指出“闽越之地”甘棠港位于“江海通津”,即闽江与大海的交通要道(即主航道)。

欧潭生先生分析,王审知修建甘棠港,是派刘山甫坐镇指挥。刘家在修建甘棠港工程中贡献巨大。凤窝码头与琯头之间狭窄的航道,就是刘山甫致祭炸石修建甘棠港的地方。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