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6版:社区/坊巷
3上一版  下一版4
 
每本旧书都是一个故事
结果她收到计生用品
福州登云佳园 保安成小区志愿者
老伯超市摔骨折 获赔2万多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4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本旧书都是一个故事
尚友书屋店主热衷淘旧书,坚持“以书会友”
小小的书店不过几十平方米,却堆满了上万本书
 

N海都记者 张颖珍 关铭荣 文/图

海都讯 从4月1日@尚友书屋在微博中告知停业消息,到4月20日清书架关门,曾经几经转手却坚挺不倒的尚友书屋师大旧校区店也成为福州读书人的回忆。在一片惋惜声中,店主张炎琳却说,“后尚友时代”就要到来。

老店关门惋惜之外是反思

昨天上午,张炎琳把采访约在尚友书屋福大新校区的店里,这个“新店”其实不新,2011年就已经开张,由一个学生团队运营管理,张炎琳提供技术支持。

“新店”比旧尚友大了很多,占了3个店面,其中两个店面暂时为仓库,塞了近4万本书,看似杂乱无序,但你只要说出藏书范围内的书名,张炎琳就能马上告诉你它在哪个书架第几排的大概位置,对于这个技能,现在的店员中暂时没人能超越他。

关闭旧尚友,除了租金问题,另一个原因是顾客流失严重。尽管前不久发布的国民阅读情况调查显示,成年国民的纸质图书阅读率为57.8%,比2012年增长了2.9个百分点,但在张炎琳看来,这个数据只说明了一个量的变化,“有可能买的是四六级、公务员考试书籍,与阅读质量并无直接关系”。张炎琳说,尚友的经营特色是旧书、文史哲类书籍,购买这些书的客人,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而现在能耐心读书的人并不多。

另外一方面,作为曾经也是尚友书屋常客的张炎琳,决定接手尚友,与“以书会友”的初衷有很大关系,“我看店的时候,客人来询问书籍信息,我可以跟他们交流,介绍每本书的来历”。起初,张炎琳的这种销售方式为书店增加了不少魅力,也积累了一部分固定客源,2011年后,由于工作和家庭因素,张炎琳把师大旧校区的尚友交给兼职员工打理,自己一周去店里一次。“这也是流失客源的原因,兼职员工不懂书,而是单纯作为一份工作来做,客人来了无处交流,久而久之就不来了。”

每本旧书都独一无二

因为收集旧书,张炎琳有个“不礼貌”的习惯,打听周围的讣告,“有些老读书人去世了,家里的子弟就拿出老人家的藏书变卖”,得知这些消息,他肯定第一时间去“抢书”,每当这时,张炎琳既为自己的“乘虚而入”感到内疚,又庆幸“解救”了一批将被论斤买卖的旧书。

在尚友书店,不仅有保存良好的文史资料,更多的是看上去一碰就碎的发黄书册,随手拿起一本,张炎琳都能谈上几点它独有的东西,或许是色彩明亮的配图,或许是前任所有者的藏书印章。张炎琳说,尽管网络对实体书店冲击很大,但尚友挑选了一块几乎不会被冲击到的市场,“每本旧书都是独一无二的,在网络上你搜不到,想要,只能来我们这边买,这是尚友赖以生存的基础”。

旧尚友关闭,不代表尚友止步,张炎琳说,他们的运营团队正筹划在市区开设新尚友书屋,规划中的这个书店,面积扩大,书柜专题化,仍然以旧书、地方文化类书籍为主,特价书占一定比例,更重要的是,招募一批懂书的人,定期开设读书分享会。有人建议他增加书店的功能,卖咖啡卖明信片,但张炎琳很严肃地拒绝了,“我希望尚友是个纯粹的书店,以书会友”。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