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驻台记者 叶春 文/图
海都讯 4月30日,台北庇护工场推出母亲节促销宣导会,台北市长郝龙斌站台吆喝,表示庇护工场的产品,经过卫生等检验,“品质不亚于市面上相关产品,甚至更好,且价格合理,希望市民更多支持身心障碍者家庭。”据介绍,目前台北有42家庇护工场,涵盖餐饮、烘焙店、加油站、游泳池、手工皂等。
对内 细化服务工序配备辅导员
宣导会场地,在市政大厅一楼的“ENJOY台北餐厅”,这里看上去和街边咖啡馆并无二致,服务员倒水、递菜动作自然,玻璃柜内的蛋糕卖相诱人。而事实上,这里的13名员工都是身心障碍者。
主办这家餐馆的社会爱心机构餐饮经理萧先生说,13名身心障碍者来餐厅前,都经过劳动部门的职业能力评鉴。餐厅在培训上会针对员工的特点,把一般的工序“特殊化”,分成多个步骤,让员工在操作上能更容易。有听障的朱小姐向记者演示了咖啡拉丝技巧,转眼间端来的咖啡,表面上漂浮的树形图案精致漂亮。萧先生说,他们餐厅有3个就业辅导员,负责与身心障碍员工及其家人沟通,比如监督精神障碍者是否按时服药等等。
“在庇护工场,儿子学会了制作手工皂,能与更多不同的人接触,更自信、开心了。”胡女士27岁的儿子患自闭症,3年前进入庇护工场后,不仅有收入自食其力,精神上的变化更让她安心。
对外 保证产品品质不仅靠爱心
台北“劳动力重建运用处”处长陈惠琪女士说,他们会组织相关财务、经营专家,对社会机构设立庇护工场的商业计划做评估,若可行,则在经费、器材、租金上给予补助。后续经营上,还会辅导工场通过卫生认证等。
庇护工场爱心人士表示,庇护工场通过相关认证,追求达到市面上同类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标准或者更好,让市民对他们的产品品质有信心,而不是仅仅冲着爱心来购买,这样才能长久经营,让身心障碍者能养活自己。多位爱心人士表示,正因为庇护工场对外不搞“特殊”,才能建立起民众对其产品和服务品质的信心,才能在市场中长期运作下去。
“从‘残疾’、‘残障’到‘身心障碍人士’,不同的称谓折射出社会对这个人群的观念变迁。”陈惠琪说,而现在许多大企业的内部活动,也都愿意请庇护工场去提供餐饮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