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3版:教育/小记者
3上一版  下一版4
 
小记者做鲜花标本 献礼母亲节
福大MBA案例大赛启动
全国名校长培养工作研讨会召开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今年在闽招20人
福师大专场音乐会“十连演”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5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记者做鲜花标本 献礼母亲节
九期、十期小记者活动课精彩纷呈,作文课上还有好电影看
九期小记者开心展示布艺堆绣瓷瓶
郑伟老师给孩子们上作文课
十期小记者专心制作鲜花标本
 

N海都记者 李建芳 李薇 何旌 实习生 许毅栋 王伟森 文/图

海都讯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5月11日母亲节这一天,第十期海都小记者在福建博物院“春风花语,鲜花标本制作”主题课上,一齐诵读着二十四节气诗,并制作鲜花标本送给妈妈。

而在五一小长假的最后一天,第九期海都小记者则在福建博物院走进古代陶瓷的世界,并运用堆绣拼贴工艺,自己动手将瓷瓶置于画中,感受到了古瓷的温润典雅。

上周六,在第九期小记者的作文课上,海峡儿童阅读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郑伟老师用好看的电影、动人的诗歌和有趣的故事,来引导小记者们开拓思维,学习“讲故事”的技巧。

九期小记者

布艺堆绣走进古瓷世界

五一小长假的最后一天,第九期海都小记者来到福建博物院,跟着专业老师走进古代陶瓷的世界。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你划我猜”的游戏,小记者们了解到陶瓷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不同瓷瓶的种类特色。

课程一开始,福建博物院的何慧老师就向小记者抛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将别人严守秘密形容为“守口如瓶”?“因为瓶子的口又小又窄!”聪明的小记者马上答道。

何慧老师告诉小记者,“‘口小、腹大、体修长’,便是我们常说的瓶子的特点。”接着,何慧老师依次向小记者们介绍了十来种形态各异的瓷瓶,有着经典红白配色的釉里红、四四方方的琮式瓶、口大形粗的象腿瓶……

“原来只知道中国的瓷瓶历史悠久,但是没想到原来还有这么多种类。”小记者张柔佳说。

最让小记者们兴奋和满足的,当属接下来的动手环节

——用一张绣花布、一把剪刀和一张纸板来做一张瓷瓶画。这叫“布艺堆绣”,这是我国古代流传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照着图纸做模具,仔细裁剪花布,用胶水将布和模具进行黏合……小记者照着老师说的步骤一步步做下来,没想到原来看似困难的手艺活是这么简单而有趣。

“虽然用的材料多,而且做起来有点儿麻烦,但是很好玩!”小记者林紫东在完成最后一个步骤的时候告诉记者。

看电影、赏诗歌小记者学会“讲故事”

一部有关鞋子的电影,几首有关鞋子的诗歌,几个有关鞋子的故事,上周六下午,在第九期小记者的作文课上,海峡儿童阅读研究中心郑伟老师,带小记者们走进了艺术的世界,学习“讲故事”的技巧。

《天堂的孩子》,是一部伊朗电影,曾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讲述了一对兄妹与一双鞋子的故事。影片放映的过程中,郑老师不时按下“暂停”,让小记者们猜接下来故事会怎样发展。看得入神的小记者们纷纷“抗议”,但在老师的引导下,猜测剧情发展的各种可能:哥哥把妹妹的球鞋弄丢了,他们会怎么办?电影的结局是喜剧还是悲剧?通过这样的方式,郑老师帮助孩子们发散思维,并让孩子们了解和学习“讲故事”的技巧。

郑老师还带来了三首与鞋有关的诗歌给小记者们欣赏。他说,自己最喜欢《鞋子的自白》末尾两句——“孩子的鞋能让孩子成长,大人的鞋只能让大人老去”。“以后凡是遇到老师、家长批评,你们就把这两句诗念给他们听!”老师的一句小玩笑,让小记者们欢呼雀跃。

小记者家长表示,郑老师课上得非常好,能够吸引小记者们的注意力,课堂气氛活跃,孩子在欢乐中收获了很多。

十期小记者 亲手做鲜花标本 献给母亲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5月11日上午,第十期海都小记者们在福建博物院“春风花语,鲜花标本制作”主题课上,学习了许多有关中国节气的知识。小记者们不仅知道了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与寓意,还对其反映的物候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裁剪鲜花、粘贴标本、装裱入框……在课堂上,小记者们亲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鲜花标本,因为当天是母亲节,不少小记者还在自己的作品中深情地“描绘”上了赞美妈妈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乌山小学三年级的小记者林宸睿说,她制作的是杜鹃花的鲜花标本,以前她没有做过标本,这一天,她要把这份独一无二的美丽作品送给妈妈,因为妈妈是最辛苦的人。当天,林宸睿的妈妈也在活动现场,知道女儿的一片心意后,妈妈十分开心。林妈妈说,海都小记者的活动都十分精彩,女儿已经连续参加两期小记者系列活动了,这一期的“节气”主题活动带孩子感受时间之美,不仅有动手制作、科普知识环节,还有针对母亲节的感恩引导环节,特别有意义。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