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邱也栩
海都讯 鲍鱼、海参销售遇冷,直接影响到了产业链上游的海带的行情。记者从连江、平潭等海带养殖大县了解到,今年海带的需求量至少下降了30%,收购价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每年4—6月本是热闹的海带收购季,但今年在一些乡镇,收购中介寥寥无几。
今年收购员少了
魏云是平潭敖东乡钱便澳的一名海带养殖户,养了5800条海带,总量估计有4吨多。往年这时是她很忙碌的一段时间,村里不时就见到从山东等北方省份来的收购员,一天好几个电话,都是来收海带的。然而今年格外安静,“到现在了还没有一个收购员来找我,打电话给中介对方也说没生意。”
这几天天气不好,雨下不停,村里20多个养殖户心里也布满阴云,“雨再继续下,海带头要烂在水里了。”但他们也矛盾,海带收上来,又怕价格被人砍到很低亏本。
魏云算了一笔账:海域租金、育苗费、苗绳费等投入,一条海带的成本要超过26元。“去年我们这儿的海带一斤2.7元左右,今年价格还不知道,但不亏钱已算走运了。”
海带收购价比往年低一半
连江县筱埕镇官坞村有“中国海带之乡”的称号,官坞海洋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林哲龙说,受大环境影响,鲍鱼、海参价格几乎都腰斩,导致养殖数量减少,作为饲料的海带,需求量自然也少了很多,至少在三成以上。
据了解,每年我省养殖的海带,至少六七成都进了鲍鱼和海参的嘴巴。剩下的,才用于腌制、加工。
“今年鲜海带一吨只要360元,干海带一吨5000元,均比去年低了一半。”林哲龙说,海带加工厂的边角料也是卖给鲍鱼、海参养殖户,今年1吨的售价同样跌了50%,只有100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