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闽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福州产南宋纱罗衣 堪比国宝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4年5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州产南宋纱罗衣 堪比国宝
早在千年前,丝绸、瓷器、茶具等“福州制造”,就出口至世界各地;本周日近600件“海丝”文物亮相
仅50克重的纱罗对襟上衣
丝绸之路出土的陪葬品
海上丝绸之路模型▲
郑和船队的救生设备
 

N海都记者 李思玲 阙文龙 张超晖 文/图

海都讯 作为海丝门户,1000年前,福州就已是著名的国际商港,诸多质量上乘的好东西,从这里出入,中转至国内外。有幸的是,福州至今仍存有丰富的“海丝”文物史迹,成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风景。

5月18日,福州市博物馆将举行福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专题展,近600件与海丝有关的文物将展出,今后向市民免费开放,其中不少宝贝是首次亮相。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力印证了福州作为“海丝枢纽”的重要地位。

南宋纱罗上衣仅重50克

在展厅,各式各样的纺织品映入眼帘。记者注意到,有一件上衣保存完好,轻柔透亮,颜色浅黄。

“这是1986年在福州的北郊茶园山宋墓出土的南宋纱罗对襟上衣,可与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堪称国宝的素纱蝉衣相媲美。”福州市博物馆张副馆长介绍,这件纱罗对襟上衣宽45厘米,制作工艺精巧,重量仅50克,孔眼均匀清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蝉衣,以纱为质地,而这件纱罗柔韧性、透气性更好,质地更强。

“南宋时期,福州丝织业发达,有‘丝城’之称。”张副馆长说,福州气候温和,有利于栽桑养蚕和纺织业的发展,是我国历史上丝绸生产地之一。而由于福州独特的地理位置,通联南北,宋代福州港已是我国与海外进行商品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当时“丝城”福州生产的精美纺织品,不仅满足本地需求,而且向海外出口。

景德镇陶瓷从福州走向世界

“海上丝绸之路”输出的不仅有纺织品,还有瓷器等大宗商品。于是,“海上丝绸之路”又被誉为“海上陶瓷之路”。此次福州市博物馆将展出大量瓷器。

在展览的瓷器中,记者看到,有一只菱口盘,色泽鲜亮,盘子里有朵朵雏菊,栩栩如生。“这是清康熙年间的景德镇窑青花雏菊纹菱口盘。”张副馆长说,这是平潭水域“碗礁一号”沉船出水文物,是要出口到欧洲的。

“福州是重要的中转港口。”张副馆长介绍,古代陶瓷的运输,以水路最为便捷,载货量大,闽江水路就是一条陶瓷外销路线。景德镇陶瓷越过武夷山脉,一路向南,经由福州,再运至世界各地。

据考证,江西其他地区和闽北的瓷器,也有不少经由福州转运至国外。

孔雀蓝釉瓶 波斯进口新店出土

福州本土也生产了各种各样的瓷器,运往世界各地。在连江定海白礁一号宋沉船遗址出水的陶瓷器中,绝大部分来自福州地区的窑口,比如闽清义窑、福清东张窑、连江浦口窑等。

除了出口陶瓷,福州也从国外进口瓷器。“这是波斯生产的孔雀蓝釉瓶。”张副馆长指着一个高七八十厘米的蓝釉瓶告诉记者,这是在福州新店刘华墓出土的,至今有1000多年。张副馆长介绍,海上丝绸之路开辟后,我国和波斯不仅仅是贸易往来频繁,更是互学制陶技术。波斯盛产石油,这种孔雀蓝釉瓶,就是用来装石油的。

福州产“茶入”被日本人视为珍品

在展厅里,还有一样东西值得一看,那就是茶具。

“福州还是一个茶港,产茶历史悠久。”张副馆长说,福州是茉莉花茶的发祥地和主产区,茉莉花种植和茶文化系统,在上个月还被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实早在海丝期间,福州茉莉花茶就被大量输送至东南亚国家。

展览中,还有两个看似不起眼的宋代酱釉薄胎陶罐。据介绍,这在日本叫“唐物茶入”,“茶入”就是比较讲究的茶罐。

“这两个‘茶入’有专家认为是洪塘窑烧制的,与日本出土的‘茶入’出自同一个窑口。这是福州茶文化传入日本的重要依据。”张副馆长说,这种陶罐传入日本后,被视为稀世珍品。这几年,福州本地窑口烧制茶杯、茶盏等茶具在日本、东南亚一些国家考古都有发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