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日前,广东佛山市首批48名青年民营企业家结束了为期半年的国企挂职生涯,恢复了“自由生活”。自去年11月底起,佛山市委组织部从100名报名者中挑选48名青年民营企业家,分派到36家国企挂职,但不发工资。48人中超过一半是70后至90后的“富二代”。(5月28日《新快报》)
观点1 不发工资可接受
民营经济总量占全国GDP比例已经超过了50%,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比例还要高,达到70%左右。地方政府自然关心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和走向,关注民营企业接班人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
目前中国“富二代”不愿意接班的意识比较强烈,还有移民倾向强等问题。政府组织“富二代”前往国有企业挂职锻炼培训,在不发工资、不让参与决策的前提下,不失为有益尝试。“富二代”既可学习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中的经验,也可学习国企经营、管理和决策中的教训,不妨且行且改进。 (何勇)
观点2 靠市场不靠市长
对于“富二代”挂职国企,网友的疑问是:国企存在资源垄断、机制不灵活等问题,民企能向国企学什么?费用从何而来,虽然不发工资,但还有其他人力成本。
政府不必操心、干预民企的接班人问题,让民企和市场自行解决。“富二代”的信仰缺失、使命感弱等问题,不是短期挂职或教育培训就能祛除,老百姓有句口头禅,“小了不育,大了扳不着”,意为子女小时不好好教育,大了就教育不了了。政府未必能把其扶进民企接班人的宝座。那些真正的青年企业家,即使政府没让其挂职或培训,也能顺利接班。况且,民企还可以尝试职业经理人制。
在民企接班人问题上,政府不必越俎代庖,应注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让企业家在公平公正的竞争中锻炼成长,比如切实改善民企的融资环境。
(针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