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接力站岗”治闯红灯是什么招?
双份工资
□微语录
群殴老师:应清除恶之花土壤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4年6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群殴老师:应清除恶之花土壤

 

N刘志权

日前,陕西长武县中学高三学生,在停课复习前最后一天上课时,开始了“撕书狂欢”,一位50多岁的老师,在阻止一名学生撕书后,被其带领5名同学围攻,“三根拖把棍被打断成好几截”。

高三学生撕书已非个案,在某些学校甚至变成“传统”,还有学生网上直播。对此,有“专家”轻描淡写名之为“撕书减压”。

减压有益身心健康,形式也多样,但应适当,比如听音乐、做运动、拉家常之类。“撕书”显然是不正常的。要知道,中国向来有“敬惜字纸”的传统,甚至衍生出明清惜字律、惜字塔、惜字会等古书古存。因此,“减压”说其实遮蔽了其中值得重视的心理问题。

“撕书”表达的情绪是恨书——恨教科书。从小学开始,学生自由的天性,就被满堂灌的教育、考试成绩……压迫着。压迫会引发愤恨。俗话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长武事件表明,一旦考试法宝失效(因为课程已经结束,而高考已经不再受在校老师左右),潜藏的叛逆和戾气就可能爆发。

这是应试教育下长期重学习、轻道德教育结出的恶之花。可惜,我们对此问题的严重性还缺乏清醒的认识,所以对撕书甚至打老师表现出宽容便不足为怪。在长武事件中,该县教育局竟劝说挨打的老师不报警,等高考结束再处理。如果我们不能真正抛弃应试教育的“心魔”,便很难让孩子形成健全人格;而全民道德重建之路,也将漫漫修远。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