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能力立意
命题坚持能力立意,全面考查了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如理15、文16以集合语言、常用逻辑用语为载体,强调正确推理的形式和规则,突出考查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理17涉及的图形翻折及文19的“割补”或“等积变换”需要考生分析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突出考查空间想象能力;理19的解答,考生可从特殊入手,通过合情推理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也可通过演绎推理直接证明,突出考查推理论证能力;文12以椭圆的定义为载体,探究在新情境下“椭圆”生成的基本步骤和图形特征,重现“轨迹”的基本研究方法,突出考查抽象概括能力;理10以计数原理为载体,需要考生从题干及备选项中领悟将“选球方式”抽象为“颜色模式”,考查抽象概括能力与学习潜能。
关注数学本质
命题立足数学本质,合理地检测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如统计与概率突出考查对统计量的理解与应用以及运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要求考生不仅会计算统计量,而且会合理地根据统计量对问题作出分析与解释;函数与导数的考查突出导数的工具作用,考查考生在解题过程中对“常量”与“变量”辩证关系的理解以及综合运用导数研究函数性质的能力;解析几何突出“解析法”,要求考生将几何问题代数化,并合理地运用代数手段解决几何问题,体现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立体几何突出对空间想象能力与推理论证能力的考查;三角突出三角变换及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研究;数列关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与运算,突出“基本量法”。
凸显导向功能
首先,命题全面落实课程标准,不随意忽视所谓的“冷门知识”,如理19、理14等。其次,回归教材,克服脱离教材的“题海战术”,如理8、文18等取材于教材习题的合理改造。第三,关注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试题的设计追求“新而不难,难而不怪”。第四,既关注“结果性知识”,也关注“过程性知识”,如理10、理18等。第五,关注创新意识的培养,如理10以多项式展开式为背景,考查考生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境下的数学问题;文12依托新情境材料,考查考生阅读理解、提取相关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