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1版:城事/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春蕾计划 20年资助10万女童
为夫讨说法 妻子闹轻生
顾客狂试衣 被骂“疯狗”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6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蕾计划 20年资助10万女童
当年帮她们重返校园,受助女童成人后又爱心接力
被资助对象黄春花如今已长大成才
 

N海都记者 吴臻 郭丽娟 张超晖 文/图

海都讯 她,父母双亡,与两个兄弟相依为命,小小年纪就要担负起家庭重担,几乎放弃求学愿望;她,父亲病重,家中负债累累,无力支付学费,差点放弃人生梦想……

如今,她们有的已经成家,甚至已为人母,但她们都没忘记,当初帮她们走出困境的“春蕾计划”。截至2013年12月,“春蕾计划”共募集资金8312万多元,在全省资助失辍学女童10.76万人次。“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爱心故事。”福建省妇联儿童工作部部长徐亚力说,福建省的“春蕾计划”已持续20年,这是一个孩子长大成人的时间:20年前这些女孩在辍学边缘挣扎着,因为“春蕾计划”,她们的命运也得到了改变。

善良司机 成了孤儿的“爸爸”

32岁的黄春花,在福州一家软件公司工作。记者见到她时,她穿着白衬衫配黑长裙,白领范十足。这样的她很难让人想到,16年前她差点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

小黄出生在福建南平政和县,1995年,父亲生意失败后便自杀了。祸不单行,1997年底,母亲也因操劳过度离开人世。父母相继离世后,比小黄年长2岁的哥哥选择了辍学,外出打工补贴家用。

“当时我也想去打工,因为父亲生意失败后,家里欠了很多钱。”但小黄碰上了一位好人。1998年初,一位名叫黄新民的司机,通过“春蕾计划”,与小黄结对子。“他是我的恩人,也是我的亲人。”小黄说,因为黄新民的资助,她考上了大学,才有了一份年收入不菲的工作。

在小黄的手机通讯录中,黄新民被标注为“爸爸”。小黄说,第一次叫黄新民“爸爸”,是她读高二那年。“我不好意思当面叫,只能先在信中叫。”“我毕业后,爸爸也退休了,我和姐姐(黄新民的女儿)都在福州工作,爸爸妈妈就也搬到福州。”小黄说,是“春蕾计划”让她有了第二个家。

说起这个女儿,黄新民一脸的自豪。“春花是个争气的孩子,我的家人都很喜欢她。”黄新民说,他是一名驾驶员,多抚养一个孩子还是有压力的,但全家人都很支持。

爱心接力 女童成才后捐助他人

与小黄在同一年接受“春蕾计划”的,还有南平浦城的崔云霞。小崔今年27岁,在福州一家医院工作。如今她是个准妈妈,怀孕3个月。1996年时,小崔的爸爸因癌症过世,妈妈扛起了整个家。

小崔说,第一次见到捐助她的刘友健阿姨,是在1998年的6月1日。“当时刘阿姨带我去吃麦当劳,逛动物园。”小崔说,那是她第一次吃上汉堡。因为家里没有电话,小崔和刘阿姨就靠写信交流,刘阿姨还时不时托人给她带东西。“结对子”的行动到小崔初三就结束了,但刘阿姨对她的资助却没有停止。

满怀感恩,小崔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也加入了“春蕾计划”的爱心队伍。2010年,小崔捐助了一名浦城的女孩。“她是名初一学生,情况跟当年的我很像,也是没了父亲,家里特别穷。”小崔说,她想帮助这个孩子完成学业。在小崔的影响下,她的两位同事都加入到了“春蕾行动”中。

“小崔是个懂事的孩子。”刘友健说,资助小崔时,她家的经济情况也不好,那时丈夫刚下岗,她也只是南平市妇联的一名普通干部,还有一个女儿正在读书。但她觉得再怎么苦,也不能让孩子失学,于是选择了和小崔结对子,帮小崔完成学业。

□名词解释

春蕾计划

福建省妇联依托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于1994年启动实施了“春蕾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失辍学女童重返校园。截至2013年12月,“春蕾计划”共募集资金8312万多元,在全省援建春蕾小学(幼儿园)38所,开办春蕾班47个,资助学生10.76万人次。

“春蕾计划”是由全国妇联倡导,各级妇联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和海内外团体及爱心人士广泛参与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实施“春蕾计划”旨在广纳社会资金,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失辍学女童重返校园、完成学业并提高其文化水平,增强学习实用技术的能力,成为一代新型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