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1版:社区/家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环保达人当选好邻居
砧上老手艺 打出“打铁垱”
天台开裂要修 该谁出钱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6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砧上老手艺 打出“打铁垱”

打铁用的砧
 

N海都记者 李帅 孔瑜 实习生 邹佳敏 文/图

海都讯 砧读作zhēn,本义是捶、砸或切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具。当铁匠反复敲打一块烧红的铁块时,铁块下方垫的就是砧子。在福州话中,读音是ting。年过古稀的民俗专家齐上志先生说,百年前的老福州,手工业很多,打铁匠很常见,打铁这门手艺不但遍布在刀具店集中的老茶亭街,甚至还与“福州三宝”之一的油纸伞有关联。

齐上志说,福州自古就有冶铁的历史,今天仍有地名与打铁有关,比如说“打铁垱”。据史料记载,北宋时福州农耕先进,特别是水运发达,这造成了福州城里面打铁铺遍地开花。

比如说,在福州古时有个地名叫“嘉宗里玉树正境”,该地居民多以打铁为业,锻打的船钉遐迩闻名。即便旧船废了,这儿打的钉子仍可以拆下来,制作小件铁制用具,因此不少人远道而来买钉。久而久之,这一带就有了“打铁垱”之称,并沿用至今。现在的福州郊区,仍有打铁店存在,只是再也不见打铁匠抡大锤,取而代之的是用电控制大锤。

齐上志说,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在福州茶亭街,曾经有一些响当当的刀、剪、锯老字号,其中刀具最多最精,如今好多老福州还念念不忘它们的锋利。这些店往往不大,前面是柜台,后面是加工的作坊。

茶亭街还有一家制刀的老铺名叫“王彩号”,生产的“劈伞骨刀”、削整竹骨的“片刀”和刮竹节用的“推刀”,都是卖给油纸伞铺的。齐上志说,油纸伞与脱胎漆器和牛角梳被称为“福州三宝”,福州多雨,福州人的生活离不开油纸伞,晚清时期,全市雨伞店最多时有上百家。福州的制伞传统工艺有五个大步骤,“劈伞骨刀”、“片刀”、“推刀”主要是用在制伞骨这个环节,福州油纸伞用料讲究,伞骨用的竹必用闽江上游山区的竹子,柔韧性特别好,用好这三种刀,才能做出好伞骨。

如今,茶亭街已经变成了商店林立的商业街,各种老行当与老行当必需的刀具已很少见,砧子上打铁的“叮当”声也成为历史。

感谢齐先生提供线索,奖励50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