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1版:社区/坊巷
3上一版  下一版4
 
警报交响曲 一奏一整天
台湾响起闽筝声
老福州鲎桸 厨师掌中宝
神秘僵尸车又现 影响人行道施工
一篇报道获音讯 失散60年姐妹重逢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4年6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篇报道获音讯 失散60年姐妹重逢

谈着两人小时候无厘头的故事,两老人开怀大笑
 

N海都记者 吕蕴岚 黄启鹏 文/图 实习生 林峰峰

海都讯 昨天上午10时许,福州台江区上海新苑,73岁的徐兰英(图左)按下门铃,手在微微颤抖。门开了,一张同样历经岁月沧桑的脸庞出现在她面前。徐兰英踏前一步,紧紧抱住对方,喊了一声“阿姐”,流下热泪,哽咽得说不出完整的话。

徐兰英是福州人,幼年丧母,寄养在堂叔家,由堂姐徐雅英照顾陪伴长大,姐妹俩感情深厚。1954年,两人分开,随后失去联系。多年来,姐妹俩都寻找过对方,但始终没有音讯。上个月,本报推出“时光机里的美女”系列策划,采访了82岁的徐雅英(图右),于5月22日A49版见报《戏里戏外皆人生》;徐兰英是本报的忠实读者,她从报纸上认出堂姐。经本报联系,姐妹俩在失散60年后,于昨日重逢。

堂姐给她取的名

姐妹俩的父亲是堂兄弟,两家人住在台江老药洲一带。徐雅英出生于1933年,比徐兰英大9岁。徐兰英出生不久,母亲去世,父亲不会照顾女儿,将她寄养在堂弟,也就是徐雅英父亲的家中。徐兰英很长时间里都没有正式名字,大人们依照辈分排名,喊她“英英”。

徐雅英的家就是一个小小的闽剧班子,她的母亲和姑姑们上台表演,爷爷、父亲和叔叔们配乐打杂。照顾英英的活,就落在10岁上下的徐雅英身上。徐雅英13岁开始学戏,她对着戏文,给英英起了大名“徐兰英”。爷爷觉得这个名字不错,就定了下来。

1954年,徐雅英结婚。那一年,徐兰英12岁,由于父亲做小生意离家出走,她被另一位堂叔收养,到洪山桥附近居住。1960年,徐雅英随闽剧团前往南平工作。姐妹断了音讯。

多年寻亲暮年喜相逢

收养徐兰英的堂叔终生未婚,对她视如己出,靠卖鞋供她读到初中毕业。1966年,徐兰英新婚不久,丈夫被下放宁化,她也被安排到农场干活。后来,丈夫回城,她进入省拖拉机厂上班。

徐兰英的丈夫是个孤儿,娘家这边也没有多少亲友走动,逢年过节,她就特别想念堂姐徐雅英。她去老家找过几次,早已物是人非。其实,徐雅英在上世纪80年代就返回福州,两人同在一座城,但始终没遇上。

5月22日,徐兰英照常翻阅海都报,看到报道后,非常激动,确认这就是堂姐。日前,她的女儿杨女士联系海都记者,请记者帮忙,安排两位老人见面。

分别时,姐妹俩正是花样年华;重逢时,两人都已满头银发,儿孙满堂。徐雅英在家中准备了汤圆,庆祝这场相隔60年的团圆。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