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侯希辰 苏燕梅 肖春道 文/图
海都讯 “我考了理科600分”、“我考了理科595分”、“我考了理科598分”……这几天,本报助学组陆续接到了寒门学子打来的电话或发来的短信,告诉我们他们的得分,言语之间是难以掩饰的兴奋。
莆田一中的林庆华,今年高考考了理科661分,排在全省第230名。林庆华告诉记者,这个分数,比他预料的还高。“感谢你们为我们这些家境贫寒的学子送来了希望。”林庆华说,他想到北京念书,开阔自己的眼界。
正当林庆华沉浸在喜悦之中,莆田的王惠坊却显得有点忧伤,“我只考了理科517分,我真的努力了,考得却不理想,这样的分数,可能没办法得到你们的帮助。”记者从电话里,听出了王惠坊内心开始挣扎,在念书和打工帮父母挣钱之间摇摆。
如果您也像王惠坊一样,学费还没有着落,或者您想一对一捐助寒门学子,都可以拨打18950252499和助学组联系。
读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从光泽县城到寨里镇官桥村,要坐一个多小时的班车。王爱芳的家,是一座土墙都开裂的老房子,孤零零地耸立在山窝里。
“爸爸陪妈妈去外地看病了,高考一考完,我就去打工。”
坐在吱吱作响的木床上,王爱芳显得格外放松,“终于回家了。”
王爱芳的妈妈常年生病,胃痛,经常吐,家里就靠王爱芳爸爸种一点田为生。
高中考进县城后,王爱芳只能在假期回家帮忙干农活,“去山里割粽叶,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叶子很锋利,手会被割得一道道血出来,1斤能卖一两元钱,我很满足了。”
王爱芳说,高中三年,她靠每个月200元左右的低保助学金生活,“基本没有买过新衣服,也没去逛街,能读书,已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高考成绩出来,我们收到王爱芳的短信,“好心的哥哥,对不起,让你们失望了,这次考得很差。不过我是不会放弃的,而会选择更加努力。”
担心妈妈身体吃不消
除了一张床,房间里空荡荡的,厨房和卫生间都是公用的,这是王倩和妈妈租住在光泽县寺前街的家。
“小时候,就看到爸爸走路很慢。”王倩说,那时父母以种田为生,家里还有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过得平淡而踏实,“发现爸爸的腰越来越弯,老说背痛。渐渐地,他没办法到田里干活。”就在王倩到县城读高一那年,爸爸被确诊为重症肌无力。
为了给爸爸治病,家里欠下了不少钱,可他还是失去了劳动能力。于是,王倩的妈妈租住到城里打工,“白天做一份工,晚上还要做一份工,爸爸的药费、我的学费,都靠妈妈辛辛苦苦地挣,可她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几百元。”
王倩说,高考后她就找到了一份暑期工。王倩计划着再打一份工,到大学后勤工俭学,“这样我能负担起自己的生活,然后让妈妈少做一份工,我怕她的身体吃不消。”
担心学费没着落
在光泽县月山巷一间简陋的出租房里,罗倩兰刚做完饭,就忙着照顾80多岁的奶奶,累出了一头汗。
“读高一的时候,爸爸在工地里摔伤,肩膀打了钢板。”
看着躺在病床上的父亲,罗倩兰哭了,可爸爸却说,以前因为穷,自己没读书,“就特别想让我好好读书。”出院后,爸爸无法从事重体力活,可为了能给女儿挣学费,他还是回到工程队,四处打零工。
一间房间里,一叠纸箱,隔出了三张床,罗倩兰睡在最里面的一张。在床头,贴了好几张素描画,罗倩兰说她喜欢画画,亲戚曾送她学过两个月的素描,可后来想到学费,罗倩兰便没有继续学下去。
说到未来的大学生活,罗倩兰充满了期望,“可学费在哪里?我去外地读书了,奶奶和弟弟谁来照顾?”
爱心榜
陈× 13000元
谢德× 5000元
施燕× 3000元
余先生 3000元
林玉× 3000元
李鸿× 1000元
叶维× 600元
郑× 500元
陈雀× 500元
林× 200元
郑× 300元
林思× 300元
姚× 200元
郑× 200元
陈晓× 200元
谢发× 100元
詹建× 100元
陈军× 100元
捐款方式
1.“邮储一对一账户”
即日起至9月1日,您可以通过省内各邮政网点、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不含厦门)下辖邮储网点,向本报助学行动组汇爱心款项,只要注明“爱心捐款”字样,一律免收汇费。
收款人:海峡都市报阳光助学行动组。汇款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华林路84号。
如果您有特别想捐助的学子,请在备注栏里写上学子姓名。
2.转账汇款账户
广大市民也可以通过网上银行,直接把爱心款汇给我们。
户名:海峡都市报社账号:
1402013109004603888开户行:工行晋安五四分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