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3版:城事/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20年“痴恋”海黄 学徒练就大师
平潭男子“三渡”台湾被起诉
闽6月四次灾害 致5人死亡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7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20年“痴恋”海黄 学徒练就大师
仙游雕工吴永强,雕过数十吨黄花梨,能一眼看出一块海黄是上等还是普通
每次一动刀就要数小时,但吴永强也在雕刻中找到乐趣
 

N海都记者 蔡镇金 文/图

海都讯 仙游雕工众多,但说到黄花梨雕刻,当地人常会跟你提起一个名字——吴永强,一个与黄花梨结下不解之缘的工艺奇人。但20年前,他也仅仅是众多仙游雕工中不起眼的一个小学徒。

刚当学徒满手刀痕 耐住寂寞苦练功

像很多仙游人一样,1991年,当时不到20岁的吴永强就当起了小学徒,跟师傅学雕刻技术。起先,吴永强总要一笔一画将雕刻思路诉诸纸面,并先以泥巴塑造形象,后再一刀一刀在木头上刻画出来。回忆起那段日子,吴永强说,回忆总是美好的,其实当时觉得很苦。刚学雕刻,经常手都会被刻刀划破,一段时间后,满手都是伤痕。

“学雕刻还是比较枯燥的,一笔一刀的,容不得半点马虎,有时候有点乏味。”吴永强告诉记者,那个时候,总是想既然学了就要学好。“学雕刻也是磨性子的过程,一动刀往往就数小时,要耐心,耐得住寂寞,还要动脑筋”。但是,慢慢的,吴永强也在雕刻中寻找到了乐趣。

吴永强以木为伴,日复一日地沉浸于雕刻世界中。在很多人看来很枯燥的生活,他却天天雕刻得不亦乐乎。遇有灵感,他可以马上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为了免于“落伍”,吸收一些新技艺,吴永强也会每隔两三年去学校进修一下。

痴恋海黄不停研究 练就“火眼金睛”

1990年代后期,海南黄花梨在市场还得不到认可,但吴永强就已发现海黄的天生丽质:花纹美丽、色泽温润如玉,香气清幽,制作出来的工艺品典雅尊贵。就这样,他将全身心投入到海黄的雕刻中。

“真的是迷恋海黄,不停地研究对比,从外表纹理,到木头肌理纤维,研究透”,吴永强说道。

十多年来,吴永强几乎都是与黄花梨在一起,可谓难解难分。他说,自己雕过的黄花梨已有数十吨了。这对于很多雕工来说,简直不可思议,因为海黄已越来越稀缺且价高,普通的雕工是很难能雕刻一件海黄作品的。

现在吴永强对海黄已有“火眼金睛”般的认识,他能够通过表皮,就能看穿一块灰头土脸的海黄,是上等货还是普通货。在创作前,他能先审断预判的材料内在木心是否会有破败,纹路演绎得是否有艺术、色彩是否有光泽,然后再定是创作光素还是雕件。

因材施艺 备受市场推崇

吴永强说,海黄是“寸木寸金”,所以,海黄创作特别讲究“因材施艺”。现在的他能结合木材的特性,先在心里建立精准模型,科学地审量度衡,通过运用刀的转折、顿挫、凹凸、起伏进行裁切,使材质、造型和雕工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且能最大限度地用材。

在不断提高自己雕刻技术的同时,吴永强也时刻关注着市场需求。他说,现在我们多数人还是更追求传统工艺,追求雅致生活。所以,他雕刻了不少笔洗、马蹄尊、笔筒、茶壶等。此外,现在吴永强每个月都要去一两次海南,与业内人士交流,关注海黄市场的动态。

吴永强创作的黄花梨作品,施材巧妙,品相卓绝,在高端收藏圈子里备受认可。现在的他已创立企业,根据客户的需求“私人定制”海黄作品,并常能卖出高价。

吴永强告诉记者,其实很多行业大师,特别是民间工艺大师,学历都很普通或没什么学历,但他们一样成为行业领头羊。如今的市场,不会去看你的出身、学历,只会认你的手艺,认你的作品。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