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6月28日下午,河北一8岁男童晓辉遭11名同学围殴致死,涉事同学均不满14周岁。警方披露称,打人的几名同学当日因闲来无事在村内找人打着玩儿,恰好碰到晓辉,便将其强行叫走并殴打。据了解,晓辉6岁即遭母亲遗弃,父亲在外打工,平时在校内常遭高年级同学欺负。(7月9日《京华时报》)
观点1管理上的缺位
学生之间发生打架、敲诈勒索等行为,公安部门应该很清楚。学生闲来无事,也是普遍现象,提早介入教育,完全可以杜绝悲剧的发生。可一直等到晓辉被围殴致死之后,警方才姗姗来迟。维护一方平安的公安部门,连小学生的安全都维护不了,是不是该感到汗颜?在位子上坐得踏实吗?治安覆盖面不应该有选择性,晓辉的死去,留给公安部门一记重重的耳光。
观点2成长环境被污染
青少年集体羞辱、围殴小伙伴的现象,近年来越发常见。透视相关个案的细节不难发现,成长环境被污染或更是个不容忽视的诱因。动漫、游戏里充斥着被植入的暴力元素,校园暴力图片、视频不时登上网络大雅之堂。少年儿童缺乏辨是非、识荣辱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久而久之难免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有意无意地复制到现实中来,而丝毫不考虑可能造成的恶果。教育理念的完善和成长环境的净化,已经成为全社会必须正视的严峻课题,是该尽快拿出有效、给力的应对措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