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9版:巴西世界杯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从地摊小贩到学校校长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4年7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地摊小贩到学校校长
拥有MBA学位的厦门人魏万古谈巴西创业史
华文学校校长魏万古
 

N海都特派记者 石磊磊

海都讯 25街是圣保罗久负盛名的商业街,这里80%以上的商铺属于华人。当我和我的采访对象,巴西华人华侨青年联合会秘书长魏万古行走在这条街上时,不时有当地华人向我身边的这位人物打招呼,他们都叫他“魏老师”。来自厦门的魏万古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德馨双语学校校长,在巴西能把教育当事业的属于屈指可数,能把事业做得如此成功的,魏万古算是佼佼者。

放弃国内衣食无忧的生活,到巴西摆地摊

来到巴西前,魏万古有一份令不少人羡慕的工作,他在管理咨询公司从事人力资源教育工作,职业稳定受人尊重收入颇丰,可谓衣食无忧。

在2008年9月,魏万古和妻子、岳父一道,选择了移民巴西。说到当初的选择,魏万古表示,自己呆惯了波澜不惊的生活,总感觉有颗不安分的心在蠢蠢欲动,想寻找一个新的更适合自己的环境发展,突破自己事业的瓶颈。他的岳母已经在巴西生活多年,为他出国创业创造了条件。

初来乍到,魏万古语言不通,和许多刚来巴西的华人一样,凌晨4点开始摆地摊做起了小商品生意,早上7点半收摊后,8点必须赶到东方街自己租来的小店面上班,没有货源,价格没有优势,经常遭到同行的围剿——“价格战”。下午4点下班后,他还要拿着岳母做好的卤鸡爪和鸡翅到25街华人的店铺摊位挨家挨户地推销。其中的心酸委屈只有自己知晓,拥有MBA学位的他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与当时的初衷大相径庭,必须寻找新的出路,才有活路。机会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一家人为了生活,抱团取暖终于迎来了黎明前的曙光。

从12名学生起家,如今学生超300人

2009年2月,魏万古遇到了德馨学校创始人王铁骊以及王铁骊的母亲张老师。当时王铁骊想转让德馨学校,然而她要对自己剩下的十几位学生负责,在商谈了很多对象后,她选择了魏万古。原因是魏万古的妻子在国内是职业大学计算机老师、岳母是中学数学教师。

魏万古刚接手时,学校只有一间25平方米的教室,学生只有12名。为了扩大影响力,魏万古运用自己在国内学到的MBA课程知识,进行品牌推广。他设计了德馨的LOGO,制定学校宗旨、校训,品牌诠释,并制订成宣传手册,还在《南美侨报》上开辟专栏,分享老师的教学经验。巴西人普遍数学不好,和别的华文学校不同,德馨学校开设了数学课。说到这所学校,华人家长都知道学校的数学课很强,学好数学到德馨。

在多重运作下,仅用了三个月时间,魏老师将学校的规模从一间教室扩大到了三间教室。魏万古如今已经拥有一个幼儿园和一所小学,两所学校的总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学生人数超过300人。

教材和中国学校同步,有巴西人来学汉语

教材是德馨学校最渴求的资源。德馨学校的教材采用的是人教版,和国内小学同步的。如何让三百名学生都能拿到自己的教材?魏老师说,巴西和中国相距2万多公里可谓万里迢迢,运送是最大的难题,因此经常要几经周折近2个月时间才能送到孩子们的手中。每本书的到来都是弥足珍贵,魏老师表示,采用国内教材能让巴西的华人孩子和国内进行同步教学,不会在传统文化上和国内孩子有太大差距。他的学校如今开设了古筝课、民族舞课、民族击打乐器培训班,让华人孩子进一步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2012年,华人移民巴西200周年纪念活动中,他的学校获得了圣保罗州政府颁发的教育贡献奖。去年,魏老师的学生代表巴西参加了第二届海外华裔青少年知识竞赛,获得了全球第二名。

说到学校未来的发展,魏老师说,如今已有巴西当地人到学校学汉语,他希望能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巴西人的生活学习中,让更多的巴西人了解中国,了解华人。

(海都特派记者保险由平安产险福建分公司倾情赞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