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王林成 关铭荣 实习生 鲍清源 文/图
海都讯 昨天下午,福州西湖公园南大门(湖滨路旁)正式封闭,并开始搭设脚手架进行修缮施工。西湖公园已提前几天发布公告,为配合修缮,西湖公园南大门将封闭30天,但昨天下午记者在现场发现,仍有不少市民不知道南大门封闭的消息,吃了“闭门羹”。
此次修缮,也引发了市民对于西湖公园大门历史的关注和热议。“大门上‘西湖公园’四个大字是谁写的?”“西湖公园大门究竟修建于哪一年?”近日,不少市民拨打本报热线968111表示好奇。针对这些问题,记者昨天采访了相关工作人员。
进入西湖公园 仍有三个门可走
“虽然我们提前发布了公告,但昨天下午还是有不少市民想从西湖公园大门入园游玩。”西湖公园安保人员称,昨天下午,西湖公园南大门正式封闭,并开始搭设脚手架,对于吃了“闭门羹”的市民,只好引导他们从其它三个大门进入。
据西湖公园管理处介绍,南大门关闭30天期间,西湖公园还有三个入口。昨天,记者也为市民实地探寻了这三个入口怎么走:首先是西湖公园湖头街大梦山景区入口,可由西门立交桥旁的西洪路,拐入湖头街直行,就能看到;其次是北梦山路双安城入口,可由西二环路拐入北梦山路,然后从双安城小区旁进入公园;最后是省博物院玉带桥头入口,由芳沁路进入省博物院之后,即可看到正对省博物院的玉带桥。
此外,环西湖-左海木栈道全线也能正常通行。
1930年之前 公园大门曾设在湖头街
西湖公园大门的修缮,勾起了不少福州市民对这座古朴牌楼的好奇。带着市民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几位西湖公园的老员工。
这座西湖公园大门究竟修建于哪一年?多年潜心收集西湖公园史料的翁珠华表示,一些老人印象中,西湖公园的大门在解放前就有了,其实如今的西湖公园南大门,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在那之前,西湖公园的大门只是简单的几根柱子,没有形成牌楼。再往前追溯的话,要到1930年之前,那时,西湖公园的大门并不在如今的位置,而是位于湖头街附近。
西湖老八景中,位居首位的“仙桥柳色”指的就是西湖大门和139米长的柳桥。旧时,人们也将西湖大门称为“迎仙门”。
老员工回忆:西湖一度变为“红湖”
对于大门上“西湖公园”四个大字是谁的手迹,翁珠华表示,他查过很多资料,都没有相关的记载。在“文革”时期,西湖公园大门上的字曾一度变为“红湖”,西湖公园也一度变为“五七农场”。
不过,已经退休的西湖公园老美工何崇香回忆,“西湖公园”四个大字其实是出自福州书法名家陈奋武之手。“四个字写于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文革’刚刚结束,一些书法家不敢写。陈奋武那时还比较年轻,毅然决定执笔,不过没有落款。”何崇香说,横匾上的字放大之后,陈奋武还特意来看了一下,觉得不太满意,又做了一些修改。
陈奋武现任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昨天下午,记者试图向其本人求证此事,但拨打他的手机一直无法接通。如果您对于西湖公园大门的历史有何好奇或者深入的了解,都可拨打本报热线968111,或通过本报官方微博、微信与我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