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喊监管难;村民“圈地”私设垃圾场牟利,已长达数年;海都记者昨随城管执法,现场抓住两辆偷倒垃圾的龙马车
N海都记者 张志宏 黄启鹏 实习生 吴学凌 文/图
关注理由 福州三环西岭互通高架桥下堆满垃圾,并不时有人焚烧垃圾,呛鼻的浓烟又一次笼罩了三环高架桥,这处被本报多次曝光的垃圾“焚烧场”,引起市民和有关部门的关注。昨日,晋安城管快速反应,现场抓获两辆正准备乱倒垃圾的龙马车,并开来洒水车扑灭阴燃的余火。
不仅这一处,三环沿线乱倒渣土现象屡禁不止,如今变本加厉,直接倒在路中间,使一些路段无法通车(见本报7月9日A06版)。市民痛心:再不制止,三环路就要成渣土场、垃圾路。
记者调查发现,有人在此“圈地”招来渣土车倾倒,以此牟利,部门是否知情?三环垃圾乱象,是部门不作为?还是整治有难处?海都记者采访了5家部门、单位的负责人,他们坦言,偷倒、偷烧的乱象“确实难防”。
偷倒垃圾还闯关 扣车罚款
昨日上午,晋安区市容局直属中队,来到三环西岭互通高架桥下巡查。9时许,海都记者也来到现场,老远就看到两辆龙马车满载装修垃圾,正往桥下运,但司机看到了执法人员,急忙掉头往外逃跑。
就在这时,一辆城管执法车迅速开来,将一辆龙马车截停。另一辆龙马车见状,加大油门逃跑,甚至不顾车前还站着执法人员,险象环生。幸好执法车司机反应迅速,加大油门向前冲,拦住了龙马车的去路。此时,龙马车车头距离执法车不到1米。
记者看到,这两辆龙马车车牌号分别为闽A500C6、闽ABF352。司机被城管执法人员截下后拒不配合,一直在车上打电话搬救兵。闽A500C6司机甚至表示,自己不是来倒垃圾的,而是走错路。
昨日下午,记者从新店城管中队获悉,两辆龙马车已经被扣车10天,车主也分别被罚款500元。据了解,两辆龙马车车主的姓名分别为李军、何贤。
焚烧塑料和橡胶 散发有毒物质
前夜的一场暴雨,将燃烧的垃圾明火熄灭,但不少垃圾仍在阴燃,经过一晚的时间,阴燃的面积也越来越大。昨日上午,海都记者再次来到三环西岭互通高架桥下时,垃圾堆内还不断冒出白烟,能闻到呛鼻的气味,记者只呆了几分钟,就有快要窒息的感觉。
记者找来木棍,扒开正在阴燃的垃圾看到,虽然垃圾上覆盖了大量的泥土和砖块,但底下的塑料、橡胶等易燃的垃圾仍在燃烧。据了解,塑料和橡胶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浓烟和有害物质,对环境和居民的健康存在非常恶劣的影响。一位福州环保专家还介绍,塑料、橡胶在焚烧过程中,会释放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二恶英类污染物,造成土壤重金属物质严重超标。
为了将阴燃的火扑灭,城管执法人员先是提水灭火,但一时无法浇灭,于是又专门找来一辆环卫的洒水车进入现场,用水枪扑灭火苗。
乱倒乱烧垃圾 背后藏利益链
三环西岭互通高架桥下,俨然成了垃圾场。这些垃圾从何而来?为何在屡次曝光之后,仍有人到此乱倒卸?
前夜,海都记者在进入该场地暗访时,一辆银白色的小轿车一路尾随,跟踪采访车1个多小时后才离开。昨日,海都记者和城管执法人员在现场调查时,前夜驾车跟踪本报采访车的司机也出现在现场,还不时与龙马车司机交头接耳。
记者从益凤村一位不愿具名的村民处了解到,三环西岭互通桥下这块地几年前就被一些村民占用,并招来渣土车和龙马车到此倒卸垃圾牟利。村民的说法也得到新店城管中队与福州交通综合执法支队印证,据城管中队执法人员介绍,此前确实有村民占地用来堆填垃圾。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福州市区清运装修垃圾,一辆龙马车的清运费用约300元,但运到三环西岭互通高架桥下倾倒,只要20元油费,并交给占地的村民100元左右的费用,能节约不少成本,而占地者更是无本牟利。
不仅是西岭互通高架桥下,三环沿线还有多处被人偷倒渣土垃圾。“以前,三环辅道也发生过乱倒渣土的情况,但只是倒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上,对交通的影响较小,现在那些渣土车越发嚣张了。”公交车驾驶员林师傅说,这些渣土车直接把垃圾卸在路中间,可见有多猖狂,如果不加以制止,乱倾倒现象可能会在三环全线蔓延,“也许过不了多久,三环路辅道就成‘渣土场、垃圾路’了”。
三环沿线 渣土垃圾乱象归谁管?
三环西岭互通高架桥下,乱堆放垃圾和焚烧垃圾的乱象由来已久,所属的村镇、城管,以及该土地的产权人福州交建高速公路养护公司,代管的福州交通综合执法支队都曾表示有管理职责。
新店镇益凤村主任黄文华:这块地在2007年就被征用了,现在不是益凤村的土地。新店镇政府交代我们村要管理,但管理起来却是要经费,村里没有专门的钱。
新店镇党委书记陈劲松:海都报报道后,新店镇政府就对此事高度重视,召集相关人员进行紧急会商,在昨日上午就派出人员清洗、巡查。目前我们已经向晋安区政府有关领导进行报告,计划在近期内对桥下的垃圾进行清理,并封闭进出桥下的道路。
晋安区市容局副局长熊辉:年初,海都报曾报道三环西岭互通高架桥下存在乱烧垃圾的情况后,我们就专门派出执法人员进行巡查。这块地是属于交建高速公路养护公司的,该公司肯定要先管起来,放置着空地没人管理,自然容易吸引投机者。
交建高速公路养护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陈先生:我们一直都在管,但没办法杜绝。目前公司正在研究方案准备对这个地块进行利用。
福州交通综合执法支队陈副支队长:该路段我们只是代管,人手不足,此外,我们人员在巡查中发现,该地块有人在盯梢,执法人员一来,他们就跑,很难抓到现行。
□快刀短评
执法行之有效 才能斩断“黑手”
N大面 志宏
三环西岭互通高架桥下乱倒、焚烧垃圾的情况,经本报数次报道后,终于引起部门的重视,火苗被扑灭,垃圾也将清走。但是,这里的乱象,在福州并非个案。如果只是曝光一处查一处,那么部门的执法能力,难免被贴上“被动”的标签。
粗粗一算,能监管这块空地乱倒、焚烧垃圾的,就有5家部门或单位,但一谈及此事,相关负责人的口径几乎一致:我们很重视,我们很想管,但我们管不住。
管不住的原因,各家有各家难念的经。或是人手不足,或是没有经费,或是被人盯梢。而解决的方法,部门负责人心里也如明镜:需要多部门联动,共抓共管,形成合力。既然已有了大方向,那为何却只有空喊没有执行?可见所谓“管不住”的背后,是“未尽力”。
7月9日,本报曾在A06版报道《渣土直卸三环路堵瘫辅道》,事后,市容部门反映:“我们都是24小时巡查,根本没有‘下班’一说。”市容执法人员工作的努力和辛苦,市民看在眼里。但令人疑惑的是,既然24小时巡查,为何乱倒渣土、垃圾的现象却愈演愈烈?如果对乱象没有起到遏制作用,那么“不下班”不仅苦了基层执法者,也是对行政资源的变相浪费,如何调整工作方法,考验部门管理者的智慧。
行之有效的手段,还包括重典的威慑。一辆龙马车偷倒垃圾,一趟就能省近200元,而被抓后,只要罚500元,就算车被暂扣,几天后放出来“又是条好汉”。焚烧垃圾同样如此,这一城市顽疾是否能以“严重危害环境罪”入刑,至今界定模糊。如此低廉的违法成本,如何能震慑住暴利的诱惑?
守护蓝天,守护美丽榕城,海都报一直在努力着,热心市民也不断举报污染线索,但是,部门执法有力、行之有效,才是斩断“黑手”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