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1版:社区/坊巷
3上一版  下一版4
 
流水线上做工 只为攒钱旅行
誊写印刷曾经油墨香
六依伯白马河试水“航模舰队”
大蛇当街卖 吓坏路人
小区电梯 常有人丢垃圾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7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誊写印刷曾经油墨香

 

N海都记者 李帅 关铭荣

誊读téng,本义是转录、抄写。现代人使用这个字,主要是说“誊清”,就是文人把草稿誊写清楚,写成一篇工整有序的稿子。中华姓氏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建中说,对于现在天天面对电脑的年轻人来说,俗称为油印的“誊写印刷”,他们一定是很陌生的,现在通过解说“誊”字,来讲讲当年流行的“誊写印刷”和誊印店。

陈建中说,“誊”字在古代首先与科举有关。古人为了防止考试作弊,用专人誊写考卷。当时的科举规定,考生的考卷要糊上名字,让考官在阅卷时看不到考生的名字,后来,有些心怀鬼胎的考生想出了更隐蔽的方法来暗示考官,那就是自己特殊的字体。于是,在宋代,科举就有了一种新制度,找专人把考卷上的文字誊录出来,就是再重新抄写一遍,考官阅卷时看不到原来的考卷。

陈建中告诉海都记者,“誊”字还与印刷有关。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经常可以看到油墨印出来的材料,这就是“誊写印刷”,民间俗称油印,关键步骤是誊写,最大的特点是操作简单、价格便宜。当时,学校印试卷、单位印材料用的都是誊写印刷,文学青年还用这种方式来印刷当时还不能公开出版的小说、自由诗。但是誊写印刷印出来的东西质量差,比如说,刻钢板的人本身字不好,印出来的字迹也是七扭八歪。

于是,誊印店应运而生。店里的人一般都会用工整的楷书或者是仿宋体刻钢板,然后把油印好的纸张装订成册,还会校对文字,算是“誊写印刷”的升级版。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电脑的逐步普及,誊写印刷难得一见了。

感谢陈先生提供线索,奖50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