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讯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上藤路是福州仓山历史上重要的商业街;如今再次走到上藤路上,仍然能够感受到浓浓的老福州生活气息。这里沿街保留着大量的青砖建筑,是福州现存仅有的原版南洋民国风建筑群。
昨日,记者了解到,位于烟台山历史风貌区协调区的上藤路两侧周边旧屋区,本月底将启动征收。福州市文物局、福州市规划局将首次针对街区内的文物、文物点、历史建筑进行系统摸底,并在征收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汁原味的建筑遗产。
上藤、塔亭老建筑满满民国南洋风情
上藤路是“三藤”(上藤、中藤、下藤)中唯一还留有较多历史建筑的路段,这次征收范围还加上了附近的塔亭路。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了这条风情街,道路两侧的房子大都是青砖两层小楼。塔亭医院、中央银行、老理发店、仓山警察局、兰记脱胎漆器、台湾银行、李守泰痔疮专科诊所以
及不少华侨大佬的宅子,都集中在这里。
“原来一进门右手边是一排柜台,现在都改成住宅了。”陈依哥站在台湾银行福州分行的老房子大门前说,这里格局和现在的银行差不多,一边是等候区,一边是柜台,楼上是办公室。
记者了解到,台湾银行福
州分行行址原来设在仓山番船浦海关埕,后搬到这里。业务有办理存款、放款和汇兑等,其中经营汇兑业务,主要是为扶植日货在中国倾销;同时还以福建全省茶税等作为担保条件,向政府提供贷款。
福州市文物局的资料显示,这栋建筑融合了英式和哥特式两种风格,保存基本完
好。而市二医院的门诊楼,则是中国式与民族式风格演变的建筑,是当年塔亭医院最后的历史遗存。
据悉,上藤路、塔亭路大部分建筑面宽小、进深大,立面为南洋风格。由于主要建成于1927—1937年的民国经济“黄金十年”时期,建筑风格异彩纷呈,融合了多种装饰元素。
本报一年前呼吁保护效果显著
本报去年就开始关注上藤路,2013年4月12日A53版刊登了《上藤路将拓宽老楼何去何从》、5月3日继续刊发图片专题《上藤依旧在只是渐沧桑》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本报报道后,上藤路纳入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总体规划,作为风貌协调区统一规划。相关部门也对区域内的文物、历史建筑进行了初步摸底调查。
福州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上藤路上最古老的是宋代的上藤古井,就在观音佛弄内。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的塔亭顺懿祖庙、塔亭医院旧址、万春临水祖庙遗址、仓山警察分局旧址、国民党中央银行福州分行旧址、新懋安漆器店旧址、万春塔亭路郑宅、万春明道堂附属楼、仓山区委宿舍、沈绍安兰记脱胎漆器店旧址等文物
及文物点,都是一定要保留的,现在一部分已经征收结束。
记者也从规划局了解到,在该局负责的近现代优秀建筑中,在这个区域的还有聚发寿板店、基督教明道堂及附属居住楼、上藤路126号、李守泰痔疮专科诊所、上藤路110号、塔亭路17号及二门里4号镀庐等。
“因目前资料有限,可能
还有遗漏的建筑。”福州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说,市民如果了解这一区域内的建筑以及建筑背后的故事,欢迎提供更为详细的内容;同时也向市民征集对于保护历史建筑的好办法。
如果您了解更多的内容,可以直接拨打本报968111新闻热线,本报将会把资料集中整合之后,统一提交到相关部门,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