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7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车补低,不出差”撒娇给谁听
□微语录
新阵地
“偷官不追究”欠公众个交代
要治的士乱象 还有个杀手锏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7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车补低,不出差”撒娇给谁听

 

背景:7月16日,《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下发,备受全民关注的公车改革在酝酿20年后全面启动。新方案出台后,有的官员说:车补这么低,以后不出差了。(7月29日《中国经济周刊》)

观点一 得了便宜还卖乖

我以为,官员的“怨言”是官员的“矫情”,那是官员得了便宜还卖乖。众所周知,在公务员工资中原本就有车补,就已经给了你上下班补贴,现在车改再发一份车补,已经涉嫌“二补”了,官员还有“怨言”,那不是“矫情”是什么?农民种地也有上下班,政府多会儿给农民发过车补?!有位老百姓说得好:“凭啥干部就可以用公车,取消公车就得发车贴?为啥不能像百姓一样完全自理?如今欧美国家并没有‘公车’‘车贴’一说,咱们为啥做不到?”我认为,公车改革是一项好政策,是修补干群关系的一方良剂,希望政府坚持车改方向,当然,更希望那些够级别的官员不要再“矫情”了。官员太“矫情”,不利于自己,更不利于国家和人民。    (张魁兴)

观点二 车改也要问问群众

公车改革是在干部正常待遇和公众满意上寻求一个平衡点,以最少的财政成本满足干部公务出行的便利,最大限度地压缩灰色空间,让车补经得起公众的审视,也赢得了群众的满意。

当然,这还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细化公车改革方案,在大标准的前提下适度因岗制宜,寻求行政效能的最大化,要进一步公开车改流程,在公车改革过程中要问领导,也要问普通干部,更要问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在这三个支点上找到平衡,让车改发挥实效。

(陈央)

观点三 更需防公共服务缩水

而按理来说,公车改革的终极目标,其实更应是限权与提效并举,二者更是缺一不可。取消领导专车,节省公车开支固然是一方面,但更为关键的却是对特权的限制与剥离,而公务出行的社会化求解,则是消弭公务特权的第一步。至于公务用车改交通补贴,非但不应以公共服务的缩水为代价,恰恰应当保障公共服务供给的进一步改善与提升。换言之,公车改革更应对应公务提效,即在缩减不适当的公车开支的同时,更需加大公共服务的供给,提升公务绩效,并提高公众的满意度。相比公车改革所带来的“省钱”收益,后者其实更为重要,也尤需在公车改革进程中给予足够的关注。

基于此,“车补这么低,以后不出差”或许只是吐槽而已,但由此所释放出的信号,却不应被忽视。公车改革真正意义上的落实,除了在财政开支上加强管控之外,更需建立公共服务的承诺与追责机制。如何既实现财政开支的节约,又避免公共服务缩水,并提升公务绩效及其满意度,恐怕才是对公车改革的真正考验。      (吴江)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