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廖庆升 实习生 吴严倩 施明钦
海都讯“刚做好的小布袋,求秒杀。”前日晚上10时许,家住福州金山某小区的“小冰”将自己花了一周时间做好的精致小袋子挂在了微信朋友圈,不到5分钟,就有朋友花50元钱将其买走。
细腻的针法,整齐有序的褶皱,淡雅的布料构成,你可能无法想象,这样一个袋子,是出自男子的双手。但的的确确是“小冰”缝制好它。除了布包,笔筒、小饭勺等手工品,也是他喜欢操刀的物品。这些手工品中的绝大多数,他都会放在朋友圈里出售,所得的款项,全部用于资助贫苦孩子上学。
本职工作为外科医生的“小冰”说,小时候自家的家境不太好,母亲特别能持家,家里谁的衣袜破了,都是由她补好。“几乎就看不出缝补的痕迹。”对于母亲的手艺,“小冰”佩服得紧,性格安静的他,很喜欢坐在边上看着母亲一针一线地劳作,潜移默化地,就开始喜欢上了女红。
工作之后,由于职业压力比较大,“小冰”常常用制作手工品的方式减压,偶尔还会把自己的作品放到朋友圈上。很快,就有朋友私信他,问这些作品卖不卖。
刚开始,“小冰”并没有出售它们的想法。后来,朋友建议他,如果觉得尴尬,可以将作品义卖。常年担任省内一家公益组织义工的他觉得在理,于是从几个月前,开始将一些自认为满意的手工品挂到朋友圈,价格由对方出。
由于供应无法保证,“小冰”的作品一发出来,就会瞬间被秒杀。虽然一个月时间下来,义卖所得一般很难超过200元钱,但他还是感觉很满足,因为积累一年,就能帮助两个中学孩子完成一年的学业,“自己的爱好还能继续,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