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日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丙烯泄漏 引发燃爆酿惨剧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4年8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丙烯泄漏 引发燃爆酿惨剧
检方介入调查;台北、新北、台中等多城全面检查所有供气管道
爆炸现场与爆炸前的对比图
高雄气爆事故致整条道路塌陷
 

N中新

据台湾媒体报道,高雄市长陈菊昨天表示,经初步调查,导致气爆的气体为丙烯,由于气爆原因相当复杂,正全力进行调查。台湾“中油”、李长荣化工等公司均否认肇事。台湾经济部门负责人张家祝指出,丙烯并非公用气体,是石化原料。至于到底是哪一家的管线造成,要进一步会勘,才能确认。高雄检方表示,这起气爆案涉及“刑法”的公共危险罪,将展开调查。

肇事管线正在查

据报道,气爆的肇事原因初步指向“华运仓储”提供给“李长荣化工”的丙烯管线外泄,对此,李长荣化工发言人潘俐霖出面澄清。潘俐霖表示,气爆时有民众先闻到瓦斯味道,但“李长荣化工”的丙烯是没有味道的,当消防局接获报案的时候,李长荣化工的丙烯流量是正常的。

她强调,该公司的管线是在气爆点的对侧,距离大约10米左右,管线外观也无明显损坏,爆裂的是8英寸管,而非李长荣公司的4英寸管线。

另据报道,高雄市新闻局发布新闻稿称,台湾“中油”公司在事发地的一条丙烯管线在7月31日晚间8点40分至9点之间有压力异常现象,对此,“中油”公司特别澄清,该条管线并非该公司所有。“中油”高层表示,目前研判华运仓储连接至李长荣化工的管线路径可能有问题,但仍要进一步查清与了解。

检方将介入调查

受灾户表示,气爆当晚就发现水沟冒出白色泡沫,居民都闻到类似瓦斯的臭味,并通报警消等单位处理,但未实时关闭开关止漏,才造成深夜的爆炸。

“从接到报告称街上弥漫瓦斯味到大爆炸之间隔了3个多小时,为什么各个相关单位像没头苍蝇胡乱处置?”1日岛内互联网上,有民众指责高雄市政府未能及时阻止大爆炸发生,存在人祸因素。

高雄地检署昨表示,这起大规模气爆,泄漏瓦斯或石化原料导致爆炸失火,涉及公共危险罪,目前先了解状况,待情况稳定后,调查相关刑事责任。

台湾多城查管线

陈菊表示,期望台当局相关部门,如“经济部工业局”,能检讨工业管线配置,避开市区人口稠密区域,避免类似事件再度发生。

台北市长郝龙斌亦要求全面检查台北市所有供气管道,并取消大稻埕烟火节。新北市长朱立伦也表示,停办烟火节,将全力支援高雄,也将检查新北市地下管线。台中市长胡志强表示,随时提供协助,并彻查台中的所有瓦斯管线。

□分析

大陆专家支招:

如何让城市更安全

N新华

海峡对岸,高雄气爆令大陆民众回想起去年被青岛输油管道爆炸夺走的数十条生命。如何让城市更安全是两岸中国人面临的共同挑战。多位大陆专家就高雄气爆原因做出解读。

管道为何泄漏?

上海卓创资讯公司化工行业分析师张圣林说,根据初步信息判断,管道老旧造成的接缝泄漏,或是雨水造成的管道腐蚀都可能造成泄漏。气爆点处于闹市,丙烯聚集在下水道内,遇到汽车、饭店或居民家中的明火后发生爆炸。

高雄市1日表示,全市地下管线图近10年才建立,爆炸区是老管线,管线中有什么,管线属于谁,目前无资料可查。

“事故反映出企业和市政管理都有问题,硬件设备维护不当。”美国雪佛龙公司中国区安全总监栾兴华认为,管理地下管线是世界各大城市都面临的难题,牵涉市政管理、安全监管多个方面,如果资料缺乏、协调不当、监管覆盖不全,很容易造成重大事故。

如何加强监管?

栾兴华建议:第一,石化企业对管线的巡查应加强,强化主体责任,当地政府也应加强管道资料库建设;第二,石化管线应设立清楚标识,方便民众辨认;第三,企业应与管线经过社区建立密切联系,加强监控,民众遇紧急情况应赶紧报警;第四,当地政府、企业和社区加强联动,举行应急演练,增强处置能力。

“大陆近年来也发生多起石化管道泄漏事故,台湾应该吸取大陆的教训。”张圣林建议,对石化管道所在区域的地面开挖应予以控制,避免“拉链路”。此外,现代城市地下管道众多,应加强跨部门监管与信息互通,避免施工中“误伤”;对雨水腐蚀、地震、明火等破坏因素应定期排查;相关政府部门应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居民如何避险?

关于避险,张圣林建议,居民日常应注意居住地附近的管线标识,遇到气体泄漏或爆炸赶紧远离管线,同时爆炸一般是顺着管线方向往下游扩散,因此避险时应往管线上游地带“逆向逃生”,这样才不会被爆炸“追着跑”。

康菲石油公司安全工程师张本杰表示,一旦发生可燃气体泄漏,应立即切断上游供给源,并疏散附近居民。在消防联动方面,可借鉴日本经验,消防局与市政部门对于管道图纸、监控信息可以实时共享,一遇险情,马上可以找到泄漏点及时维修、救援。

□解读

丙烯威力 为何这么大?

丙烯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沸点-47.4℃,易燃,爆炸极限为2%~11%,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丙烯一般用于工业生产,主要用于生产多种重要有机化工原料、生成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及精细化学品等,民众日常生活中较少接触。丙烯在常温下是无色无味气体,非常容易燃烧,不具腐蚀性,可溶于乙醇及醋酸,蒸气会导致眩晕或窒息,若接触到则会导致严重的冻疮。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铁民介绍说,可燃气体与空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低于或高于这个浓度,都不会爆炸。丙烯的爆炸下限比甲烷更低。

输油管线 距居民区需50米

按相关规定,管线距居民住宅需要至少50米安全距离。目前存在的一种可能情况是,有些地方在建设输油管线时,还属荒郊野外,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荒郊野外逐渐热闹起来,建成了不少居民区甚至发展成小闹市。反过来说,居民区的建设同样需要远离输油管线,否则,就是地下埋着一个个“不定时炸弹”。

□延伸

大陆气爆事故 多是施工失误

N海都综合报道

大陆近年也发生了几起比较大的燃气爆炸事件,“疏于管理”、“施工失误”等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神木 天然气管道改造后爆炸

今年4月21日晚7时50分,陕西神木县南关蔬菜市场内2间门市发生爆炸引发火灾,造成5人受伤,其中3人烧伤面积达到40%。据一名商户说,事发前两个小时,天然气公司工程队正在这里改造管道线路。爆炸后,见一女子满身是火爬出房屋。

青岛 中石化管道爆炸62人亡

2013年11月22日,位于青岛市黄岛区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路交会处,中石化输油储运公司潍坊分公司输油管线破裂,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在形成密闭空间的暗渠内,油气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此次特别重大事故还引发了严重的原油污染问题。据悉,肇事管线建于上世纪80年代,老化严重。调查指出,这次事故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是,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对输油管道疏于管理,造成原油泄漏;泄漏后的应急处置不当等。

南京 丙烯爆炸全城都有震感

2010年7月28日,南京市栖霞区一停产厂区发生可燃气体管道泄漏爆炸,并引发大火,全城均有震感。事故造成13人死亡,120人住院治疗,其中有14名危重人员。据调查,事故是因施工挖断管道导致丙烯泄漏造成。

大连 油管爆炸严重污染海面

2010年7月16日晚,大连新港附近中石油一条输油管道起火爆炸。经过2000多名消防官兵彻夜奋斗才基本扑灭火势。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大连附近海域至少50平方公里的海面被原油污染。经查,在利比里亚籍30万吨原油船已暂停卸油作业的情况下,相关公司继续向输油管道中注入含有强氧化剂的原油脱硫剂,造成输油管道内发生化学爆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