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李建芳 包华 见习记者 黄飞燕 许毅栋 实习生 张燕 陈玮 谢培标 文/图
海都讯 7月28日,海都报迎来了第11期小记者。31名海都小记者,是来自榕城各所小学的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在为期两周的时间里,他们学习新闻专业的“十八般武艺”——采、摄、编、校……他们变身真正的“新闻记者”,来到福州边防检查站进行实地参观采访,还将前往省非遗博览苑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更引人注目的是,本周一至周五,31名小记者将参加海都报“绿丝带”大型募捐活动,为海都“利群阳光助学”活动中的寒门学子筹款,帮助大哥哥、大姐姐们圆大学梦。
“观察世界,乐享生活”,这是海都小记者活动的宗旨,也是小记者的行动指南。本期《教育周刊》,带来第11期海都小记者的专题报道,让我们记住这些特殊的海都小记者,为他们大声喝彩!有你们在,榕城的天空,温暖满满。
第11期海都小记者 全体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许钦(达明小学)、侯佳毓(群众路小学)、王锦程(师大附小)、邱诗城(湖滨小学)、何沁怡(鼓实小)、陈之阳(茶园山小学)、纪婉蓉(西园中心小学)、谢彤(乌山小学)、黄予越(师大附小)、董梧铮(二附小)、谢子奇(师大附小)、江博仪(群众路小学)、林辰韬(师大二附小)、林洁西(模范小学)、陈果(鼓实小)、林思成(林则徐小学)、蔡静涵(麦顶小学)、陈霖(茶园山小学)、邓颐祾(井大小学)、陈沁文(鼓二小)、李彦彤(井大小学)、郭一峰(井大小学)、翁子欣(仓山实验小学)、刘梓鑫(茶园山小学)、陈嘉恒(钱塘小学)、柯婧然(仓山小学)、车秋晨(钱塘小学)、江若可(鼓一小)、聂明浩(古城小学)、鲍许锴(乌山小学)、陈以扬(鼓一小)。
小记者与边检官兵“面对面”
“八一”建军节,海都小记者赴福州边检站采访
“八一”建军节这一天,31名海都小记者来到刚刚被省政府授予“爱民固边模范边防检查站”荣誉称号的福建公安边防总队福州边检站,近距离接触边检官兵的工作生活,感受军人规矩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生活态度。
听 码头抓盗鱼贼的故事
在福州边检站青州勤务指挥中心,小记者们兴奋异常,他们手持相机、手机不停地拍照,一个角落都不放过。福州边检站检查员赵炜,给小记者们讲了码头抓坏人的故事。
“去年3月,我们破获了一起盗鱼团伙,抓了十几个‘盗鱼贼’。”赵炜告诉小记者们,他们和十几个“偷鱼贼”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6名检查员以少胜多,盗鱼团伙悉数落网。
小记者林辰韬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海洋科学家,对于船舶颇为感兴趣,他缠着检查员问个不停:“这边到马祖来回要多久?”“每天大概有多少船只从这边出去?”
小记者们认真听着,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提问的机会。小记者董梧铮不仅现场做了笔记,还特地带来录音笔,记录采访过程。他说:“回去再好好听录音笔,把日记写好。”
看 边检官兵折“豆腐块”
边检战士宿舍里挤满了小记者,他们被宿舍里叠得整整齐齐的被子吸引了。边检战士现场演示了“豆腐块”的叠法。“三分叠,七分整”,小记者暗暗记下叠被子的要领。“他们叠的是豆腐被,我叠的是‘豆腐花被’。”看到边检战士叠出的方方正正的被子,小记者陈霖说,自己平时在家就是把被子揉成一团,跟豆腐花一样,这次参观完,回家也要试试真正的豆腐被。
学 变身“边检战士”“开”检查艇
紧挨着战士宿舍的是装备室,里面整齐地摆放着防暴头盔、防刺背心、盾牌、警棍等。听说边检官兵抓坏人时,需要在1分钟内把这些装备穿戴齐全并迅速集合,小记者王锦程自告奋勇,在边检战士的帮助下戴上防暴帽,并按标准动作一手拿防暴盾牌,一手拿警棍,化身成范儿十足的“小边检战士”。
“有船!”看到前方停靠着一艘检查艇,小记者们欢呼雀跃。登上检查艇,从休息室到会议室再到驾驶室,他们这里摸摸、那里瞧瞧。驾驶室里,几个小男生手握着船舵,把自己想象成船长,一会儿往右,一会儿往左,不亦乐乎。
小记者们还参观了边检站的警营文化长廊,了解了边防检查站的管理制度和所获荣誉。原来,福州边检站主要担负福州港闽江口内港区、罗源湾港区的出入境边防检查任务,是全国成立最早、承担两岸直航任务最先的现役制边检站之一,2次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三等功,连续7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边防检查机关提高边检服务水平成绩突出单位”,还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福建省拥政爱民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穿上防暴装备,觉得很帅,但也好累,盾牌和警棍都好重,我感觉都无法呼吸了。边检战士真的很不容易!”
——海都小记者王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