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日前,福州的老李再次前往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复诊,并和以前一样带回了一大包中药。去年老李被确诊为胃癌并伴有肝转移,在省人民医院进行了规范的化疗治疗。与此同时,老李配合中药汤调理,化疗进展顺利,没有太多不适,检查也显示肿块已明显缩小。
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陈武进主任介绍,中药的作用在于调动身体的潜能参与对肿瘤的调控,或及时纠正,或为抗癌建立条件。因此,中医药调理可贯穿肿瘤治疗的全过程,起到减毒增效和改善生存质量的作用。
据了解,今日上午,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将在该院门诊一楼举办义诊活动,并于8月12日下午在该院门诊二楼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举办“手拉手”癌症中医康复会,宣传肿瘤防治知识,帮助病友增强抗癌信心。
老依伯胃癌晚期 中药汤全程配合正规治疗
去年5月,福州73岁的李依伯因“反复中上腹部胀闷伴排黑便”前往省人民医院就诊,后被确诊为胃癌,并伴肝脏多发转移。因为发现较迟,且肿瘤已有肝转移迹象,不适合手术,故采用化疗保守治疗,化疗共6个周期。当时考虑老人年纪大,为减少化疗对身体的副作用,医生建议在化疗期间同时用中药汤剂调理,并配合饮食调理。
在化疗过程中,老人因化疗药物引起手足综合征,皮肤瘙痒、脱皮,寝食难安,用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配制的中药汤沐洗后,脱皮症状很快得到改善。在治疗期间,李依伯数次感冒,医生也及时用中药汤调理,将感冒及时控制。家人还介绍,受化疗药物影响,有段时间老人食欲很差,一吃东西就呕吐,医生耐心引导,并根据老人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情况,给予具体食疗建议,中药方面也加以配合,改善老人胃口,让老人尽量多吃一些有营养的东西,从而提高身体免疫力,让化疗顺利进行。
这样,经过正规的治疗和中医药的配合疗法,6个疗程的化疗顺利完成。在3周期时上腹部CT显示,胃部肿块及肝内转移灶明显减小。化疗完成后,老人仍坚持口服中药汤剂,目前肿瘤标志物明显下降,无明显不适症状。
中医药配合治疗 减毒增效改善生存质量
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陈武进副主任医师介绍,中药的作用在于调动身体的潜能参与对肿瘤的调控,或及时纠正,为抗癌建立条件。
首先,手术前、后用中医药调理,可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手术前给予肿瘤患者以中医药调理,目的是纠正患者阴阳失衡,强壮身体,以扩大手术适应证,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及后遗症。而术后肿瘤病人,伤及气血,脏腑受累,表现多为气血双虚或气阴两伤或脾胃失调等,手术后用中医药可调整气血亏虚,减少可能产生的手术后并发症。
其次,放、化疗期间,中医药调理可减毒增效。中医认为,放射线属火热毒邪,放疗导致人体热毒过盛,耗气伤阴,日久脾肾受损。中药可气阴两补、清热解毒、滋阴生津、活血化淤、健脾益肾等法,有望减轻放疗毒副作用,还可提高疗效。同样的,化疗药物既能杀伤癌细胞,也能杀伤正常细胞。中医认为,化疗药物为“热毒药邪”,入侵机体,损伤气血,致使脾胃失调、肝肾亏损等,可给予补气养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等扶正培本。
第三,无瘤生存期调理,巩固疗效预防复发。不仅可提高生活质量,还可回到原发病的根本上进行标本兼治。
不过,陈武进副主任医师提醒,患者也不能单纯依靠中药治疗,对能手术切除以及放、化疗有明显效果的肿瘤,应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中药,采取综合治疗手段,以尽早痊愈。
□相关链接
省人民医院推出 两款特色抗癌制剂
据悉,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在坚持规范化治疗的同时,结合中医特色治疗癌症,推出多项特色疗法,如针对肝癌晚期腹胀腹水患者,采取芒硝外敷、中药灌肠、穴位敷贴等相关中医手段治疗;针对胃结肠癌晚期肠梗阻的患者,使用中药敷脐、中药灌肠、针灸等手段,均取得良好效果。
扶正抗癌膏方:在肿瘤手术和放、化疗阶段,配合膏方疗法,可益气养血、健脾益肾、抑制癌瘤。适应于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血红蛋白下降出现头晕眼花,疲乏无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或萎黄,腰膝酸软,苔薄舌淡,脉细等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脾胃损伤的症状。
癌痛贴膏:院内制剂“癌痛贴膏”由延胡索、赤芍、白芍、红花、莪术、薏苡仁等多味有效成分制成膏状,涂在患处无皮损处,上覆无菌纱布固定,透皮给药,直达病灶。癌痛贴膏可以减小肿瘤对周围神经的压迫,对各类癌肿引起的强烈疼痛起到舒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