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8月5日,环球网称:“前方救灾人员用浑水煮面”是一则假新闻。6日,央广记者称“浑水煮面”属实,“同事都吃了”。随后,环球网要闻部副主任郝珺石在微博发表致歉声明,承认看了视频,“部队确实吃了浑水泡面”。(8月6日财经网)
观点A有争论才有事实
媒体之间进行一些事实方面、观点方面的争论,没什么大不了的。尤其是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思考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论断。
“浑水泡面”,本身就是一则“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新闻,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比如,传统一些的看客,会认为这样的新闻是描写了救灾战士生活之艰辛,也说明了救灾困难之大;而专业一些的看客则会认为这是部队后勤保障不专业造成的;当然,也会有人认为这可能是摆拍,是炒作……
事实是越辩越清楚,真理也是越辩越接近。不少人认为,讨论“浑水煮面”就是在“趟浑水”。其实不然,“浑水煮面”看似涉及一些不可讨论、不可争辩的内容,但实际上,有人去质疑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有些时候,趟一趟“浑水”,才能让新闻更专业,新闻才更真实。
对于新闻报道而言,我们从来不怕有争论,我们怕的是一言堂,只听一个声音。因为在那样的情况下,新闻的真实性才最容易发生扭曲。
(王传涛 山东)
观点B救灾报道不应专注抢眼球
没有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的媒体,对此提出某种疑问,本身可以理解;但未加证实,甚至连视频都没看,就斥责别人“假新闻”,不得不说,是太想在海量的救灾报道中抢公众的眼球。
本来,媒体的救灾报道应该专注于灾情和灾民,如实地呈现,专业地解读,尽量给受众提供更多有价值、有帮助的信息,但很多媒体却将其当做提高自身影响力的绝佳机会——灾情仿佛不是主角,自己才是主角。试图在海量报道中脱颖而出,去搞些或耸人听闻或极尽煽情的报道,争抢公众的眼球。
比如这次昭通地震的报道中,除了“浑水泡面”掐架之外,“一家4个孩子摘花椒时遇难”、“村民刚分到一箱方便面就被亲戚抢走”之类的报道,要么过度渲染悲伤,要么满足受众猎奇,要么无视死者尊严,要么极尽描摹恐怖。
我们时常感叹日本媒体在救灾报道上的专业,可如果我们“立志”要让自己成为“主角”,又怎么可能会有专业的救灾报道?这种抢眼球式的救灾报道思维,必须得到有效清理。 (舒圣祥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