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吕蕴岚 特约通讯员 宋立伟 文/图
海都讯3月11日,福州汉子宋立伟从福州出发,计划用7个月时间骑游欧洲(详见本报3月12日A31版)。为节约有限的签证时间,他在北欧期间以骑行结合乘船、搭火车等其他方式前进,在欧洲其他地区则全程骑行。8月1日,他乘坐轮船离开丹麦,前往德国。8月3日,他到达德国吕贝克小城,在此停留2天。
吕贝克曾经是欧洲最富有和最强大的城市之一,古城内有大量至今保存良好的中世纪古迹,具有极高的研究和旅游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宋立伟对这座古城边使用边保护的模式非常赞赏,他还在城郊遇见同样历史悠久的德国“技匠”。
一座鲜活的古建筑博物馆
8月1日,宋立伟乘坐火车离开哥本哈根,来到丹麦与德国相邻的边境港口Rod⁃by。火车有一节车厢专门用来存放自行车和婴儿车,不过要购买一张自行车票,两国骑行之风盛行由此可见一斑。到达港口后,宋立伟换乘邮轮,约45分钟后到达德国费马恩岛。他从海滨度假地Puttgarden骑抵伦萨恩。
8月3日,宋立伟骑到吕贝克,远远就望见尖顶的建筑群。他入住青旅,犹豫是否前往古城参观。他原以为古城无非就是几座破旧的城堡,但出门后看到热闹繁华的商业区,他意识到自己错了,整个城市如同一座鲜活的古建筑博物馆。他选了一家航海主题餐厅就餐,这座建于1535年的古建筑一边在使用,一边被保护,在厚重的历史感中焕发勃勃生机,充满独特的魅力,让他深为赞叹。一座正在维护中的教堂,外面的遮羞布也花费心思做成和教堂原貌一样,而且照常营业,宋立伟切身感受到当地对文物古迹的尊重和爱护。路边有各种艺人在表演,宋立伟还逛了小集市和小巷,流连忘返。
晚上8点,路上行人渐渐减少,城市安静下来。周末,当地大多数商店营业时间较短,甚至停业,居民们热衷于骑车、跑步等健身活动。宋立伟在城郊看到一对夫妇,丈夫骑车遛狗,妻子骑马陪同,生活健康悠闲。这对夫妇得知宋立伟从中国骑行而来,连连惊叹。
感受德国制造巧遇德国技匠
相比北欧,德国的物价较为实在。宋立伟在路边吃了赛百味小号三明治,2.99欧元,几乎与国内价格相当,超市里啤酒只要0.29欧元,但油价每升约为13元人民币。
走在德国街头,宋立伟对一些充满人性化和科技感的设备印象深刻。德国候车亭外观呆板,但边上有个太阳能供电系统,可用于夜间照明;过路口有两个按钮,一个提醒有行人等待穿行,一个向老者提供延时待遇;还有一种太阳能垃圾桶,利用阳光作为动力能源,可将垃圾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8,从而容量大增。宋立伟觉得,这些设备值得借鉴。
宋立伟在城郊还看到一群穿着传统黑衣的人排队行走,他举起相机拍照,对方也向他呼喊致意。他将这张图发在微信上,一位网友告诉他,这些人是德国技匠。技匠这一行当,可追溯到中世纪,当时德国境内手工业发达地区普遍设有行会组织,学徒经过长期训练后升为“技匠”,技匠需外出行走3年,积累经验,才能晋升为更高级的“师傅”。在行走期间,他们有特定的行头,随身携带简单的工具包裹,遵守不得携带路费,不得乘坐公交车,不得回家等规定,在国内和国外闯荡。他们敲开陌生人家的门,询问是否需要修葺屋顶、做家具或者缝纫衣服,以换取免费食宿。
这种古老并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旅行方式曾经绝迹,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又重新出现,目前大约有600~800名德国技匠在世界各地奔走。欧洲不少教堂就由技匠施工完成。宋立伟对技匠充满尊敬,他觉得“德国制造”享誉世界,与他们尊重技术、严谨认真的技匠精神有一定关联。
8月4日,宋立伟离开古城吕贝克,向柏林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