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今日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脚本第一稿 他写了3万多字
说新疆像车臣 纯属危言耸听
1984年不是邓小平开创改革的句号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4年8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1984年不是邓小平开创改革的句号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电视剧把人们带回到从粉碎“四人帮”到1984年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触及一批敏感事情和敏感人物,展现了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伟大功勋。1984年是中国改革的一个高潮,那一年学生们在国庆游行中打出“小平您好”的条幅,抒发了全国人民的心愿,电视剧以那个时间点作为句号,是很完美的。

然而邓小平被中国人民深刻铭记、爱戴,决不是以1984年为句号的。电视剧会让年轻人看到,1984年之前的改革路线形成是多么艰难,但更难的,其实是对这条改革道路的坚持。

对1984年以前的那段改革,中国社会如今已有很高共识度。对那之后的事情,一些分歧至今未能完全消除。邓小平历史意义上的伟大,或许更在于他带领大家克服了当时的不同意见,不仅走通了改革开放之路,而且形成这一国策在他身后强大的道路惯性。人们热爱、景仰邓小平,与1984年以后中国的复杂经历和总效果密切相关,历史在高度肯定邓小平为国家和人民“做的一切”。

大概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离今天比较近,一些“敏感”尚无法消除,电视剧未继续往后拍,这是可以理解的。但邓小平发动的改革开放是一气呵成的,中间的波折都是这一宏大历史进程中的插曲,邓小平驾驭了它们。

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的另一个强大推动是1992年南巡讲话。邓小平不是在真空中搞改革开放的,他被各种各样的意见和复杂情况包围了一路。但是他有能力把最终证明是正确的路线坚持了下来。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邓小平就属于后者。

今天的中国与1978年的中国可谓沧海桑田,用改革在一个大国里制造这样的变化对历史来说是不可思议的。邓小平创造了这一历史。

邓小平很鲜明,而中国却如此复杂,1984年之后,尤其让我们看到这种鲜明和复杂的碰撞。邓小平决不是仅仅靠设计并开启一条道路赢得历史美誉的,他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他的弹性和战略定力,他在历史重要关头的果敢和担当精神,都熠熠发光。

中国有少数知识分子,他们认为自己如今站得比邓小平更高,已经超越了他的“历史局限”。这是一种很浅薄的认识。这些人有一个严重缺陷,他们把个人境遇和感受当成全民族普遍性的,他们以为创造历史只需要决心,而不知道一种决心被历史认同要经受多少元素的帮助和洗礼。

邓小平的三起三落,他的革命生涯和他在法国、苏联不同制度国家里的生活经历,塑造了他不同寻常的意志和坚定。通过纪念这位伟人,今天的人们应能更好地了解国家改革开放的来龙去脉,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我们要感谢邓小平,我们还要不辜负邓小平。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