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膏福州“老味道”
N海都记者 李帅 关铭荣 实习生 华真 文/图
海都讯 豉的读音是[chǐ],最早指豆豉,是菜肴的重要调味料之一,后来又发展出豉油和豉油膏。
中华姓氏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建中今年62岁,是土生土长的老福州,他说,豆豉是中国调味品的老祖宗之一,其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豆豉是以黑豆或黄豆为主要原料,利用毛霉、曲霉或者细菌蛋白酶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质,达到一定程度时,加盐、加酒、干燥等方法,抑制酶的活力,延缓发酵过程而制成。
陈建中还记得,小时候,家中厨房有三个瓶子,一个醋瓶、一个虾油瓶,还有一个就是豉油瓶,杂物店都有装豉油的大缸,让小孩子们来打豉油。豉油的原料与豆豉基本相同,加入水、食盐经过制曲和发酵,在各种微生物繁殖时分泌的各种酶的作用下,酿造出来的一种液体。
陈建中说,在他的童年时代,还有一种比豉油更高档的调味品——豉油膏,它也叫豉油炼膏,是在制作豉油的工艺基础上,经过反复晒炼而成,所以比豉油更黏稠一些。豉油膏也是老福州餐桌上的“常客”,配米饭时,可以用豉油膏来蘸豆腐、蘸海蜇皮,一碗煮面没有什么味道,放上一点豉油膏,就会变得很鲜美。此外,蒸鱼、煮汤、烹调菜肴都可以放豉油膏,可以提鲜味。
陈建中说,用豉油做卤肉,曾是过去许多福州人家过年时的一道美味,一般以五花肉为原料,将肉切成大块煮熟后,加入以豉油、盐、糖、茴香等调料继续煮。煮好以后,把肉和卤汁都放入陶瓷大缸中,盖上盖子,让卤汁的味道充分浸入肉里,时间越久,味道越醇厚。要吃时从缸里捞出一块卤肉,切成片,放到笼屉里蒸,然后热气腾腾地端上餐桌。
感谢陈先生提供线索,奖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