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2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别让“富商开玩笑”成司法笑柄
改名
□追评“1+1”
独生子女费咋成了“活化石”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4年8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独生子女费咋成了“活化石”

 

背景:每月5元的独生子女保健费,曾经成为整整一代人的家庭记忆。可这项从1982年起对独生子女家庭实行的奖励政策,32年来很多省份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取消还是存留,已成为一个尴尬的现实问题。(8月12日《南方都市报》)

观点一 部门“私心”之果

为什么独生子女奖励费30多年不变,而社会抚养费却连年递增呢?有政策制定本身的“漏洞”原因。一边是巨额财富进账,另一边却是财政“自掏腰包”,两两核算一下,“傻子”都知道怎么去做了。

说到底,这不仅是“懒政”,而是某些部门的“私心”问题。现实生活中,某些政府部门“收钱”的事挖空心思干,而“发补贴”时能扣则扣、能省则省,这不正是最典型的个别地方政府部门将公权力“私利化”的表现吗?因此,要解决公众多年来诟病的“32年不变的5元独生子女奖励费”问题,首先应大力治治个别部门的私利“小九九”,而后,通过法律和制度的完善让公权力真正姓“公”!(毕晓哲,石家庄)

观点二 破解不能止于涨钱

作为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辅助性措施,“独生子女保健费”的确需要渐趋提升。不过,围观“独生子女费”尴尬,不能只关注“钱”,还需综合考量“独生子女”的社会现象。尤其是随着“单独二胎”的政策解禁,“独生子女”的政策激励有没存在和延续的必要,需要科学论证和慎重决策。这也许才是人们诟病“标准不变”背后的民意诉求和大势所趋。

值得关注的是,在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公民养老仍有赖家庭的语境下,独生子女户的最大担忧不是“该补多少钱”,而是“老了怎么办”。由此看来,破解“独生子女费”尴尬,不能止于就事论事的标准调整,更需由此及彼、科学周严的制度设计。

(张玉胜,漯河)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