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天下/国际
3上一版  下一版4
 
开仓偷粮“伊黎”武装很忙
5问伊拉克总理之争
英媒曝伊难民惨境:被困山区儿童喝父母血维生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8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5问伊拉克总理之争
N新华 综合
64岁的伊拉克总理马利基(什叶派)
62岁的新总理人选阿巴迪(什叶派)
 

当伊拉克极端势力迅速蔓延、美军轰炸北部正酣之时,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突然上演戏剧性一幕:库尔德人出身的总统马苏姆提名新总理人选、什叶派出身的阿巴迪,而同样代表什叶派利益的现任总理马利基却不放权,还调兵驻守巴格达要地,并上诉到联邦法院,称提名违宪。伊拉克权力斗争白热化。

1.马利基为何遭弃?

分析称其是美失败的伊拉克政策的“替罪羊”

根据伊拉克战争后形成的政治格局,伊拉克总理一职由人口占多数的什叶派担任,议会议长一职由逊尼派担任,而总统一职由库尔德人担任。

马利基的8年执政存在较大争议。不少人认为,马利基政府打压逊尼派的政策是造成逊尼派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伊黎”武装)等极端组织不断壮大的重要原因。马利基也失去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分析认为,美国选择将其抛弃,可能是在为自己失败的伊拉克政策寻找“替罪羊”。

2.“翻身”成算几何?

面临国内、国际压力都很大

目前看来,马利基连任的难度较大。从程序上来说,阿巴迪已经成为候任总理。逊尼派和库尔德族人的政治党派以及部分什叶派党派一直指责马利基独揽大权,要求他下台呼声日益高涨。而总统马苏姆是库尔德族人,其党派的立场不支持马利基。最关键的问题是很多什叶派议员也不支持马利基,其中包括马利基所属党派的部分成员。

此外,联合国、欧盟和美国、伊朗、沙特等国际组织和国家已对阿巴迪负责组阁表示欢迎,马利基强行推翻这一进程将面临国际压力。

马利基“翻身”的主要途径是寻求法院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判决。也有分析认为,马利基仍是伊拉克总理,拥有调动武装部队的权力,不能完全排除马利基采取较为极端的手段强行寻求连任的可能。

3.阿巴迪胜在何处?

与马利基同一政党,均代表什叶派偏右势力的利益;但立场相对温和低调,更易被各方接受马利基和阿巴迪同是达瓦党重要领导人,两人的政治立场大体相似,均代表什叶派偏右势力的利益。但两人在处理与其他党派的关系上存在区别。马利基被认为较为强势,在议会竞选中一再强调要建立“多数派政府”,此举被认为是要强化某一派别的集权。而阿巴迪相对温和低调,与其他派别也保持了较为友好的关系。阿巴迪曾表示,必须把国家利益放在教派和民族利益之上。相对于争议较大的马利基,阿巴迪较能被各方接受,有利于缓和伊拉克当前的局势。

4.谁能打退“伊黎”?

逊尼派民兵组织没心没胆没能力;什叶派为主的政府军和库尔德人武装不愿出力在对伊空袭行动之初,奥巴马强调不会派地面部队进入伊拉克,以免美国再度深陷战争泥潭。分析人士认为,在空袭效果有限的情况下,美国需要再次寻求盟友进行“代理人战争”。

在伊拉克,“代理人战争”的任务很可能会落到以什叶派为主的伊拉克政府军和库尔德族人武装的肩上。近年来,伊拉克逊尼派民众对什叶派主导的伊拉克政府日益不满,两派之间的猜忌已渗入社会方方面面。当年协助美军成功打掉“基地”组织势力的逊尼派民兵组织“觉醒委员会”遭到马利基政府冷落,很多成员被遣散,一些人甚至遭到极端分子的清算。对打击“伊黎”武装这样的逊尼派极端组织,不少逊尼派民众没心没胆,更没能力。

也门战略研究中心负责人穆罕默德说,伊拉克政府军内部派系林立,难以独自承担打击任务。此外,伊拉克政府军和库尔德人武装互不信任,各方都不愿意因为对抗极端组织损耗自身实力。因此,分析人士指出,美国空袭只能暂时遏制极端武装发展势头,对消除伊拉克的动荡局势作用有限。

5.美国伊朗要联手?

这两个宿敌在伊拉克问题上利益趋同并非它们的本意

据美媒报道,美国和伊朗为伊拉克的政局发展对抗了多年,美国一直指责伊朗支持和武装的民兵组织要为美国士兵在伊拉克的牺牲负责,但现在华盛顿和德黑兰意见一致了。专家们说,两国都将自称“伊斯兰国”的逊尼派激进组织视作伊拉克和它们在该地区利益面临的重大威胁。

西班牙《国家报》12日报道称,来自美国和伊朗的压力令马利基遭到进一步孤立。美国和伊朗这两个宿敌在伊拉克问题上利益趋同并非它们的本意,但两国都担心伊拉克暴力泛滥可能会改变中东的政治地图。

一名中国军事专家认为,不太可能出现美国和伊朗等国联手介入伊拉克的局面,较为可行的模式是,美国对“伊黎”武装进行空袭,并通过顾问团对伊拉克政府军进行指导,通过后者来消灭“伊黎”武装。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