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李建芳 见习记者 许毅栋 实习生 张燕 文/图
海都讯 脱胎漆器、软木画、柘荣剪纸、咏春拳、南音、高甲戏、木偶戏……作为闽都的小主人,福建的孩子对福建传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上周,由省艺术馆、晋江市文化体育新闻局联合主办的“文化之旅·非遗之光”少年儿童夏令营,在三坊七巷南后街82号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举行,12名海都小记者和20名泉州孩子,来了一次文化味浓浓的“非遗”之旅。
两天半的时间里,孩子们不仅认识了漆画、漆线雕、寿山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还体验了手工剪纸、咏春拳非遗项目,领略了南音、高甲戏、木偶戏等闽南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而榕泉两地的小吃交流和深度走访三坊七巷活动,更让夏令营增色不少。
学剪纸练咏春拳体验非遗文化
在夏令营中,小记者们与泉州访问团一起学习了剪纸和咏春拳两个非遗项目。
在咏春拳课堂上,小记者江若可嘴唇抿得紧紧的,眼睛凝视前方,跟着老师的口令“握拳、后顶肘、双叉手、双摊手”,不时变换动作,一招一式学得分外认真。而小记者胡宗凯不仅很快就记住了动作要领,还被选为领队打拳的学员之一,那架势还真像个小拳师!
再看剪纸教室里的另一门功夫——柘荣剪纸。“别看我们只是动动手,我们练的可是精细活!”才学习了不到半个小时,孩子们就开始感慨。“阴剪线线相断,阳剪线线相连。”小记者牢记老师的口诀,跟着老师一刀刀下剪。管一旭小记者一口气剪下3只蝴蝶,展示成果时,他得意地说,“我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剪过纸。”
品小吃学木偶戏感受榕泉风情
感受榕、泉两地文化,就避不开两地丰富美味的小吃。土笋冻、五香卷、拳头母、万应茶、泉州肉粽、石花冻……听着台上的泉州小伙伴将泉州的小吃介绍个遍,台下的小记者们早就“垂涎三尺”了。
听说吃之前还得先猜谜,等不及主持人说开始,小记者们便行动了。他们分工合作,一下就猜中了好几个谜语。“以前也吃过这些小吃,但这一次是我们合作猜到的,吃起来特别香。”小记者林嘉铭说。
作为榕城的小主人,海都小记者们也向来自泉州的小伙伴们介绍了福州小吃鱼丸、鼎边糊、海蛎饼等。小记者侯佳毓还用福州话翻译了“海蛎饼”,“虎纠味儿”十足。
泉州访问团还向小记者们展示了泉州民间艺术。动作夸张、喜感十足的高甲戏,让小记者捧腹不禁;惟妙惟肖的木偶戏,让小记者大呼过瘾;而曲调婉转唯美的南音,则令孩子们如痴如醉。
小记者家长:
孩子心中埋下“非遗”的种子
“夏令营结束后,孩子和我聊了很久的‘非遗’,看到孩子眉飞色舞,说得头头是道,我知道这两天半他真是吸收了很多,而且那么开心!”营员、小记者王锦程的妈妈告诉记者,孩子收获非常大。拿剪纸来说,虽然孩子之前对剪纸并不陌生,可他从来没有像这次这样详细、深入地了解剪纸的知识:冒剪、图剪、对半剪、四分剪、阳剪、阴剪、明挖、暗挖……
夏令营中,王锦程还爱上了木偶戏,他总结说,“木偶戏用的材料不多,比现代戏更环保”,“表演者要在台下走来走去,有健身作用”。
“‘非遗’夏令营再一次让他憧憬,也许他也能成为一个‘非遗’传承人!”王锦程妈妈说,夏令营在她和孩子心中,同时埋下了一颗“非遗”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