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月芳
海都讯 2006年夏天,台风“凤凰”来袭,泉州著名的“海丝”遗址安平桥出现了可怕的一幕:又黑又臭的河水成了水葫芦的乐园,短短两天水葫芦疯长,水面几乎可以托起一个成年人。
一旦水葫芦的“盘根错节”将这座古桥掀翻怎么办?黄真真坐不住了。作为安平桥业主单位泉州市文管所负责人,她紧急驱车从泉州市区到40公里外的安平桥,协调两个镇政府,组织安海冬泳队二十多位青年带着长戈短戟,下到黑臭的水中,将水葫芦从根部斩断。
其实,876岁的古桥屹立不倒,全凭一代代人对它的爱。安平桥经历过数十次的维修,水心亭周围,至今留有13座历代修桥的碑记。
一个转变
时过境迁。当时热火朝天的安平桥水葫芦大战,如今只化成了一点一滴的感动和人们只言片语的讲述。其实,在宋朝建成之后,从明清民国至今,安平桥经过数十次维修,黄真真就担任过建国后第二次大修的负责人。
“你来走一走就能看到,每一块老桥板上,都有一个古桥的故事。”黄真真说,至今,每次修缮安平桥时,人们都是采用铺轨人工运送石块的传统方式修桥,尽可能减少施工机械对古桥的影响。只要长度适合,老桥板就会被小心地挪位到适合的地方补好,这样既节约了石料,又给了老桥板“重新上岗”的机会。
如今,为了更好地守护安
平桥,当地已掀起多轮环境整治治理水系行动。南安水头和晋江安海各自建起了湿地公园,还请黄真真参与规划讨论。这座古桥,已逐渐从历史上的交通要塞,转身变成了活在人们身边的历史景观。
一种缘分
要问安平桥有几块桥板、几个桥墩,黄真真脑海里的数字马上就蹦了出来。作为主编之一,最近她正在编写一部四五十万字的《安平桥志》,现已基本定稿,年内将付梓。
为了修编《安平桥志》,黄真真阅读了大量省、市档案部门的纸质资料,还策划组织和参与了许多民俗活动。为让人们更了解安平桥的历史,她还组织古桥爱好者到安平桥老石板的采集地——金门大陌岛去考察。当年,就是经由海运,巨大的石条被运到安海,成就了这座屹立不倒的跨海石桥。
提起这段造桥史,自然要提到宋代安海镇上的大财主黄护。当年,黄护大量捐资,力主造桥。他在建桥工程过半时离世,他的儿子完成了父亲的心愿。“父子建桥”由此成为一段佳话。
876年前,黄家人造桥;作为黄家后人,又有幸守桥十年,黄真真觉得,这真是一场缘分。
□历史名片
安平桥的价值
古刺桐港东临大海,有“三湾十二港”之称。其中,安平桥屹立在“十二港”中的安海港畔,与内陆紧密相连,通达四方,“东上郡邑而达省城,西通漳州而至南粤,北经南安而抵安溪、永春、德化诸山城”,大小商船经此出入频频。一座桥,让泉州安海成为一个“通天下之商船”的重镇,在中国交通史上具有重要价值,是重要的“海丝”遗迹。
□下期预告
45年前,一位年迈的造船老师傅把20岁的年轻后生陈芳财拉进屋,转身反锁了房门。老人颤巍巍地端出供品、点上香烛,随即又掏出一本被
海丝故事14:一艘船
翻烂了的书,传授与他。三十多年后,凭着当年苦读这本书,陈芳财成了泉州唯一的古船水密隔舱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海丝问答天天有奖
今日抽奖名额:30个,奖励每人50元手机话费
题目12:2013年,在网友 近泉州哪一处景点,每年到回
推荐下,《舌尖上的中国》第二 族的开斋节就会顾客爆棚?(详
季摄制组来泉州一家老字号牛 见“海丝故事12:一碗羹”)
排馆取景。这家牛排馆因为临 A、开元寺 B、清净寺
读者参与方式
1.短信通道如下:
回答问题请编辑短信:#海丝故事问答#+题目序号+答案(例如,第一个题目,如果答案选A,则编辑短信:#海丝故事问答#1A)。
移动用户发送到:106901591464
联通用户发送到:1065501019621464
电信用户发送到:951311464
2.微信参与方式:
每天上午8点,闽南网微信将头条推送海丝故事,并在故事最后列出选择题。回答问题请直接编辑回复信息:#海丝故事问答#+题目序号+答案,答题时间限每日8:00—18:00。
中奖微信号名单将于投票后的次个工作日在闽南网首页“海丝”专题予以公布。请中奖者及时将您的手机联系方式回复给微信编辑:#海丝问答中奖#+手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