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墨一 夏雨晴
背景:近日,海都报报道了福州各区部分餐馆的油烟污染问题,也有不少市民拨打热线反映油烟扰民的现象。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小餐馆的油烟监管、餐馆油烟净化器的使用及清洗问题格外突出。而油烟治理难,收效少,也与立法、执法和餐饮店主对成本的考量等因素有关。(本报今日A03版)
老旧餐馆,不装油烟净化处理器,任由油烟或“遁地”熏人,或包围居民楼,还说这是日常的“空气输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其实是金钱战胜了道德。而商家们这种“道德观”的形成,多少是部门纵容的结果。
首先,根据法规,餐馆必须安装油烟净化器,可在现实中,部门的执法和检查又过于“柔性”,商家们也就有恃无恐。其次,部门“有投诉再查处”的执法消极,让商家们更抱有侥幸心理。第三,部门的惩处力度太小,对商家们来说,和违规利润相比,违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自然就屡教不悔了。
所以整顿油烟,光靠宣传、教育还不够,部门必须要使出“棍棒教育”。审批时就严把关,防微杜渐,从源头扼杀油烟;经营时积极管理,定期抽查;处罚时下狠手,让商家引以为戒。商家“利字当头”,部门“以利制利”,这无疑是最有效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