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8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须先用”能否规范明星代言?
空姐式护士
教材瘦身 别把古诗当“赘肉”
震慑污染行为得“上纲上线”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8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材瘦身 别把古诗当“赘肉”

 

背景:上海中小学开学在即,家长发现,相比旧版,今年一年级语文课本变薄了很多。记者对比新旧语文课本发现,新的一年级语文课本不仅删除了旧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诗,7个单元45篇课文也缩减为6个单元40篇课文,识字量和写字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8月26日《新闻晨报》)

对一年级课本进行“瘦身”,出发点是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同时也是为了更贴近这个年龄段儿童的认识规律和特点,这个初衷无疑是十分美好的。但教材对于孩子来说,在强调内容适合孩子的同时,还有培养文化意识、阅读兴趣与涉猎层面的导向作用。古诗本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很多的经典古诗是经过千百年的检验,价值是无须争议的。

事实上,一首古诗最多不过三十来字,且不乏浅白易懂的诗篇,说减负有点言过其实。至于像一些专家所言的课文缺少形象性、趣味性,不符合孩子的审美情趣等,亦不是古诗的错。相反,很多的古诗描写乡村景物、市井生活之类的,都很形象,稍加解释孩子便真实可感。而且事实上,教材中的古诗恰恰是学生日后能够记住教材中为数不多内容的几乎全部。

其实,古诗不具给孩子减负、提升教材美感的排它性。相反,拿古诗当作教材瘦身的“赘肉”来对待,反映了教材审订“一刀切”的机械性。

给孩子的教材做“减法”,应当遵循“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原则,关键是在转变教育的理念与方式上做文章,注重内在品质的提升是核心。一年级教材中的古诗并非不可以动,而在于是否花过心思,在改进上朝着符合孩子的认识特点上做过努力。如果没有,这样的切割就是硬伤了。(木须虫)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