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闽闻·环球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古村藏深山 动静两相宜
“小苹果”不是毒苹果
网络化90后带来鲶鱼效应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4年8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络化90后带来鲶鱼效应

 

1994年是中国互联网元年,今年适值20周年。20年来,互联网已经影响了所有人的生活,尤其是与互联网几乎共生的90后一代,他们是彻彻底底的网络化一代。

互联网的最大特征就是海量信息。因此不难想象,作为一个知道分子,90后的信息来源渠道变得多元化。在以此对事物形成认识,形成判断的时候,他们打破了之前代际的单一思维,开始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解决和理解这个社会。

90后在接受和掌握新技术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他们可以比其他人更快速获得信息,无疑更能适应这个时代的快速变迁,而年长者不可避免地丧失了经验传喻价值。90后将整个中国带入到后喻文化时代,这是一种反向社会化。在这一文化中,不是后辈向前辈学习,而是前辈向后辈学习。因此,引发大量的“信息反哺”现象,间接地,90后带动了整个社会文化的渐进变革。

与之相应,权威就此发生改变。基于传统文化的金字塔式管治规则受到挑战。与60后遵从权威、70后怀疑权威、80后挑战权威不同,90后正在解构权威。他们认为没有人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别人只能给予建议而不能帮他们决定。90后需要的是顾问而不是指导者,一种新的社会关系就此产生。

作为一个消费者,90后善于利用网络工具解决问题,他们吃饭靠搜索、看电影靠搜索,甚至生病也去搜索。正是90后的这些特质促进了中国企业重视并形成互联网思维。企业透过互联网与目标消费者保持频密的互动联系,对于消费者需求的尊重,变成了常规意义上的与消费者信息交换的工作。因此,所有产品,从食品到服装,到普通的日用生活消费品,都可能互联网化,今天所有的产品,都将被重新设计。而当产品被重新设计的时候,意味着这个产业将发生洗牌,新的商业格局可能会出现。

网络化的90后在中国社会引发了“鲶鱼效应”,打破了传统的社会和市场运行规则,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文化体系、权威体系和商业体系都会因此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抗拒这些变化,而是去理解、适应和接受。

(姜健健零点指标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