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天下/国际
3上一版  下一版4
 
美会打第三次对伊战争吗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4年9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奥巴马推出强硬战略几年内消灭“伊斯兰国”
美会打第三次对伊战争吗

当地时间8日,库尔德武装人员在摩苏尔外围地带占据高点准备向“伊斯兰国”控制的村落发起进攻
 

N据环球时报

“奥巴马是第四位将美利坚合众国置于伊拉克险境的美国总统。”美国《赫芬顿邮报》昨日对奥巴马表达不满,原因是他将在美国时间10日发表演说,向美国人推销他的打击ISIS(伊斯兰国)战略。在因宣称对该极端组织“没有战略”而被批“无能”两周后,奥巴马要告诉美国人,“是时候该采取攻势了”。但他承诺,不让伊拉克土地上再次出现美国陆军的战靴。奥巴马另一项大战略是打造反ISIS全球同盟,据称已得到40多国响应。美国国务卿克里9日赶赴沙特,为的是拉多个阿拉伯国家入盟。从“谨慎”到“积极”,奥巴马的突然转变让美国舆论回想起过去25年与伊拉克的恩怨纠结,盼着为福利和索特洛夫(死在ISIS刀下的美国记者)报仇的人为总统“终于强硬”鼓掌,另一些人则担心美国重陷“美索不达米亚泥潭”。9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称美国的新同盟“没有前途”,中国则未表态。但美国舆论相信,2014年9月10日不会仅仅是“9·11”事件13周年的前一天。

美欲三阶段“猎杀ISIS”

所有军事行动将持续至少36个月,这意味着打击直到奥巴马结束总统任期仍不会结束

“我希望人们明白,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们不仅要挫败(ISIS)的势头,还将系统性地削弱他们的能力,我们将缩小他们控制的领地范围,最终,我们将把他们击败。”7日,奥巴马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与媒体见面”栏目上慷慨陈词,他在节目中透露的最重要信息是,他将于周三(10日)对美国国民发表演说,告诉他们面对ISIS的威胁,“什么是我们的策略”。

“美国在如何应对ISIS威胁的问题上还没有策略”,上月28日,奥巴马因这番坦率言辞遭美国舆论炮轰。因此当他终于表示要公布策略时,美国媒体自然会聚焦于此。《纽约时报》8日称,奥巴马在节目中告诉美国人,“是时候该采取攻势了”,因此他周三的讲话势必意味着美国在应对ISIS危局中的作用将有“重大升级”。奥巴马将就以下问题向这个国家做出解释:目前针对ISIS的空袭将会被怎样的大战略取代?如何确保这战略会成功?执行战略过程中如何能确保叙利亚的独裁者不因此受惠?美国如果在军事上更加激进,如何确保不重陷泥潭?

奥巴马会说什么呢?据奥巴马政府匿名高官对美国媒体透露,美国准备对ISIS实施长达3年的打击,以猎杀这一恐怖组织。打击将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美国目前正进行的在伊拉克西北部针对ISIS的空袭,目前空袭已实施148次;第二阶段将从本周开始,在更具包容性的伊拉克政府8日宣布组建后,美国将向伊安全部队、库尔德人武装以及部分逊尼派武装提供密集的培训、顾问和武器支持。最后一个阶段,也是耗时最长、政治争议最大、难度最高的阶段,即摧毁叙利亚境内的恐怖组织。五角大楼官员认为,上述军事行动将持续至少36个月,这意味着打击直到奥巴马结束总统任期仍不会结束。

美国会陷入又一场伊拉克战争吗?奥巴马10日讲话尚未开始,美国舆论的担忧便已出现。《赫芬顿邮报》称,巴拉克·奥巴马是第四位将美利坚合众国置于伊拉克险境的美国总统,而上一个没有下令对伊拉克实施空袭的美国总统是里根。1991年,老布什下令对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发动“沙漠风暴”行动,开启海湾战争;1998年,克林顿展开“沙漠之狐”空袭行动,以教训萨达姆不配合国际核查;2003年,小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直接推翻萨达姆政权。《华尔街日报》称,奥巴马总是说美军不会重返伊拉克,称空袭ISIS只为保护库尔德人,但空袭就是战争行为,奥巴马也已派数百名美军顾问到伊拉克,“我们就是又一次对伊开战,且是25年内第三次”,这一次的目的是阻止ISIS建立“恐怖哈里发国家”。

“10年前,美军击败了伊拉克政府军,10年后,ISIS击败了伊拉克政府军并斩获了他们的装备,如今,美国又发动空袭摧毁ISIS手中的美式装备”,《赫芬顿邮报》用这段绕口令式的语言描述美伊关系过去10年来的纠结,文章预测,除非奥巴马收手,否则美国势必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陷入另一场“结局不可测但注定不会好的冗长战争”。

但奥巴马表示,他在10日重要演说中要传递给美国人的是“必将摧毁ISIS”的信念。他表示,美国不会派10万军人赴伊,不会派地面部队参战,但将动用军事、外交和经济手段,在地区盟友的帮助之下扫清该恐怖组织。9日,奥巴马将会晤众议院议长博纳、众议院民主党领袖佩洛西,以及参议院两党领袖,为军事打击行动谋求支持。白宫发言人欧内斯特称,依据宪法,总统下令采取此项军事行动无需得到国会授权,但如能得到国会支持显然更好。

“行动,以同盟的名义”

已有40多个国家愿意加入美国领导的“反ISIS全球同盟”

外界批评奥巴马政府在ISIS问题上“无所作为”可能会令国务卿克里感到委屈。9日,克里再赴中东。在伦敦出版的阿拉伯文《中东报》报道称,克里此行目标明确——在阿拉伯世界构建反ISIS同盟。美国防长哈格尔日前表示,美国已构建旨在消灭ISIS的“十国核心同盟”,除美国外包括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和土耳其。但CNN称,“盟国名单”中仅土耳其一个中东国家,如果没有地区国家,尤其是阿拉伯国家支持,奥巴马的“核心同盟”根本不可能消除ISIS这个“怪物”。

在克里启程前,美国国务院对外宣称已有40多个国家愿意加入美国领导的“反ISIS全球同盟”,但未公布详细名单。法新社称,依据日程,克里将赴约旦安曼和沙特吉达。面对记者,克里表示他要构建“全球最广泛同盟”,“在消除ISIS威胁及其所代表的罪恶上,几乎每个国家都可以起到作用”。

据沙特官方媒体报道,埃及、约旦、土耳其以及全部6个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外长将在吉达与克里会晤。“阿拉伯人在线”说,克里要向这些阿拉伯国家外长晓以利害,拉他们入盟。之所以地点选在沙特,与沙特作为伊斯兰教逊尼派宗主和总后台的地位有关(ISIS成员多为逊尼派)。文章说,有报道称,ISIS得到过沙特等逊尼派伊斯兰国家资助,如果沙特能从供应链上脱落,则可以切断ISIS的资金来源。

9日,阿盟秘书长阿拉比呼吁国际社会支持8日刚获议会批准的伊拉克新政府,他在声明中表达了对巴格达新政府及其反恐(反ISIS)努力的支持,并称在当下这一关键阶段,地区与国际社会对伊拉克政府的力挺至关重要。

同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对美国的“盟国计划”做出复杂评论,他一方面表示如果同盟仅建立在某些国家利益考量及部分消除威胁的基础上,再加上成员国间意识形态差异巨大等因素,美国成立的这一联盟“不可能有前途”。他同时又表示莫斯科愿与华盛顿在反恐问题上合作,但目前双方合作仅限于口头,没有任何实质行动。

“这是一次联合行动,它无需邀请函”,德国《图片报》说,打造“反ISIS全球同盟”是各国共同意愿,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正规联盟,而是各国理智意愿下的结果。德国N24电视台说,2003年伊战时,小布什依据“自愿合作”打造“八国联军”入侵伊拉克,如今是几十个国家打击ISIS,这些国家也不用派兵进入伊拉克,不用担心重蹈覆辙。

奥巴马面临“霸权困境”

打击ISIS战略是奥巴马硬着头皮做出的没选择的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9日对《环球时报》说,打击ISIS战略是奥巴马硬着头皮做出的没选择的选择。奥巴马不是小布什,他从未推崇美国力量的全球扩张,也不希望对极端伊斯兰主义做出对等军事反应。奥巴马明白,轰炸不能永久解决这一地区的极端恐怖主义,或许都解决不了眼下的ISIS,但他面临的来自国内外的压力太大了,“只能说,他至少要对ISIS做点什么,至于以后怎么办,走一步看一步”。

王义桅认为,奥巴马是在美国民意对小布什外交政策的集中声讨中上任的,上任以来所做的就是矫正布什时期的军事单边主义,将美国的全球扩张转向重点收缩,即削弱对中东的深度介入,重返亚太。“奥巴马本来想将这一政策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遗产,看上去谨慎使用武力的策略也没有错,但问题是,奥巴马的矫枉过正在美国不可逆的衰落背景下,逐渐演变成一种不作为。”结果是,走到今天,奥巴马想在国内集中力量清理内政不成,医改推行不顺,他遭到政党政治攻讦和民意怨愤。国际上,很多国家看清美国的颓势,一些盟友不再信任其安全承诺。“今天他就算知道空袭ISIS不会有什么效果,他也要做,因为不做更糟糕。而且眼下中东这个局面,国际社会还是要看美国做什么,美国能不管吗?这是原则问题,美国不出手压力太大,这是它的霸权困境。”

CNN称,奥巴马计划本月底在安理会提交关于ISIS问题的决议草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李伟健认为,此举是为接下来的行动谋求更广泛的合法性。

美国《华盛顿邮报》称,该报所做的抽样民调显示,多数美国人(71%)支持奥巴马政府空袭ISIS的决定,在两名记者被杀后,美国公众的鹰派情绪在上升,但公众在评价奥巴马时,其外交政策仍得到最低分,满意率仅为38%。在空袭ISIS问题上,美国《野兽日报》一篇文章质疑美军空袭行动帮助了与伊朗关系密切的一支伊拉克什叶派武装,对此,CNN说,有专家认为,美国和伊朗在应对ISIS问题上有共同利益,理应合作,但美国企业研究所学者鲁宾反对美伊合作,“难道纵火犯和消防员都能因火灾获益,他们就该合作?”

“我想恭喜总统,他总算要采取攻势了”,CNN称,美国参议员情报委员会主席范因斯坦8日这样评论奥巴马的新态度。文章称,许多此前批评奥巴马“太懦弱”的人都为总统的变化鼓掌,但国会山并非人人都报以掌声。有意竞选下届总统的佛罗里达州参议员卢比奥8日抨击奥巴马反应“不够快,不够狠”,“美国外交掌握在根本不知自己在做什么的人手里,我想在外交政策上,总统显然玩忽职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