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练仁福/文 包华/图
海都讯 昨日上午,“六庵遗墨展暨尚黄易学研讨会”在榕举行。遗墨展在于山福州画院举行,共展出了六庵先生黄寿祺遗墨近百件,包括条幅、信札、中堂、手稿等。展览将持续到9月18日,免费对外开放。
黄寿祺(1912-1990),字之六,号六庵,学者称六庵先生,霞浦人,早年游学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师事曾国藩再传弟子尚节之(秉和)及章太炎高足吴检斋(承仕)等著名学者。他继承现代易学泰斗尚秉和先生的衣钵,成为一代“易学宗师”;他与弟子张善文教授共同撰写的《周易译注》,对现代易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生前还创办了大陆高校第一家易学研究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易学研究所。学界提出了“尚黄易学”这一概念。
黄寿祺的书法艺术也达到相当境界,张善文评价恩师:“他的书艺之美,美在书法内容的精湛,蕴藏着历代圣贤的崇高思想;美在字画笔韵飘洒天成,兼具豪放与婉约的绝佳情操。”
本次活动由福建师大主办,师大文学院、易学研究所和福州市中青年书协承办。作为本次活动的延伸,作品《六庵遗墨》书法集和电视纪录片《易学宗师黄寿祺》也正在成书和筹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