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2版:@海都全媒体/网聚
3上一版  下一版4
 
走马山头观走马 番船浦里泊番船
围观团 武夷“指纹山”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9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马山头观走马 番船浦里泊番船
跑马场公交站回归的消息见报后,引起热议;一副老对联,再度被网友提起,牵出两段仓山往事
泛船浦教堂
1870年左右,设在泛船浦的闽海关(资料图)
 

N海都网 记者 陈聚星 文/图

海都网讯 周二,海都全媒体报道了“跑马场公交站回归”的消息,在微博上引起热议。老仓山的那些往事,也成了网上的热门话题。当天下午,福州民俗专家苏先生,在微博“@老苏47”上挂出上联“走马山头观走马”,邀网友对下联。苏先生说,这个上联讲的就是跑马场的一个典故,而下联则与仓山另一个景点有关。

苏先生说,鸦片战争后,福州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外国商人、传教士涌入,开洋行、银行,建教堂、别墅,仓山一带成了洋人聚居区。清光绪年间,洋人为消遣作乐,在今六一南路西侧、上三路北侧一带建起了跑马场。每年冬春两季为赛马期,热闹非凡,却不准中国人进场观赛。赛马时,福州百姓只能前往不远处的鳌头山上远观。鳌头山因此得名“走马山”,“走马山头观走马”这句话也开始在民间流传,借此表达国人的不满。

苏先生在微博上挂出上联后,不少网友参与猜下联。最终,一个微博名为“@Bob_LSC”的网友给出了正确下联——“番船浦里泊番船”。记者了解到,“番船浦里泊番船”里的“番船浦”,就是现在的“泛船浦”,这句话也有一个典故。

据《藤山志》记载,明弘治十一年(1498),福州督舶邓太监收了洋人的贿赂,选择闽江深水处,给洋人的船只停泊,这个地方因此得名“番船浦”。因“番”与“泛”在福州方言中音近,这个地名渐渐演变成现在的“泛船浦”。

不过,微博中也有网友指出,对联里的“走马山头观走马”,还有一个说法是“走马山前看走马”,话里的典故也不同。网友介绍,据传,明时乡人掘地,得一石碑,碑文曰“走马山前看走马,番船浦里泊番船”。据《福建通志》记载,汉闽越王郢的第三子驺寅,善骑射,骑白马,曾在鳌头山走马驰骋,鳌头山因此得名走马山,有了“走马山前看走马”这个说法。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