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9月28日,“如新健康中国行”福州站启动,活动邀请了省二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吴宽裕教授开展“秋冬保健,你做对了吗?”的公益健康讲座,来自上海的如新健康讲师也与到场的近百位市民分享了科学的健康管理理念。
讲座中,吴教授提醒,秋冬季节来临,天气逐渐转凉,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此时,越来越多人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做好秋冬季节养生保健工作,特别不要忽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问题。
如新营养师也介绍,当今社会高强压力与快节奏,人们应该巧用现代的方法,通过中医的角度正确认识自己的体质,善于以科学的健康管理理念进行保健养生,这是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并符合当今社会现状的养生观。
据介绍,作为本次讲座的全程公益支持单位,NUSKIN如新(中国)创立30周年以来,始终致力于关注社会健康状况,用心帮助社会上有需要的人拥有健康美丽的人生。“如新健康中国行”于9月2日在北京已经正式启动,该系列活动将在全国15个省市同步举行,通过邀请国内权威专家开展健康科普讲座以及身体健康检测等各种形式,推动公众保健素养的不断提升,为全民普及科学的健康管理理念。
养生保健要做什么——顺应自然调节气机
吴宽裕教授介绍,中医讲究“天人相应”,认为顺应自然是养生防病、保健长寿的关键。顺应四时养生,首先要通晓春、夏、秋、冬四时的规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自然界生物变化的特点,进而探索人体脏腑、气血、阴阳顺应四时变化的规律。不仅在不同季节补充不同的药食,也应在各方面顺应自然的变化,如饮食起居、地域环境、衣着冷暖和心理活动的适应。现在很多人为求美观、时尚,冬天衣着少而露,所以感冒、关节酸痛的人特别多;夏天有人贪图舒适,长时间吹空调,结果生出“空调病”,这都是不顺应自然的“季节病”。
吴教授还介绍,中医养生非常注重“气”,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充满全身,运行不息”,气的盛衰和运行的正常与否决定着人体的强弱寿夭。要保持生命力的旺盛,必须注意生活起居的各个环节,避免有失常度的行为,使气常充盈,运行有序。
如何科学进“补”——分清体质顾护脾胃
秋冬时节,很多人都重视进补,运用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纠正人体生理、病理偏性,补充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物质,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吴教授介绍,运用药物进补时,一定要辩证施补,在分清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同时,应充分考虑病变脏腑的生理功能,结合药物的性味归经进行辩证施补,使药物进补更有针对性。
“人参很补,但是滥用人参,也会得人参综合征。生活中有的人因为长期饮酒,注重保肝,但是滥用保肝药,结果反而伤肝。”吴教授提醒,进补不可“过偏”。进补时还得兼顾护脾胃,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补益的药一般多腻滞,易致脾胃呆滞。因此,体质虚弱需要进补者,如果脾胃功能较左,在进补前应先调理脾胃,否则不仅不能吸收,还会“导致虚不受补”。
秋季如何进补——滋补以润燥为原则
秋属金,其气凉而燥。秋季滋补以润燥为原则,滋补以甘润、养肺、生津。结合不同体质需求,药食总体以甘润为主,因此可选用黄精、玉竹、石斛、百合等。
秋季食补佳品有:萝卜、栗子、鲜藕、山药、花生、白木耳、柿子、百合、芡实、香蕉、甘蔗、梨等。另外,入秋以后,应忌吃或少吃西瓜、香瓜、生菜瓜、生地瓜、生黄瓜、小蒜、莼菜、茄子、槟榔、绿豆、爆米花、辣椒、冷菜、羊肉、狗肉、麻雀肉等。
几个认识问题
NO.1保健不等于进补
很多人平时不注重保健,等出现健康危机了,首先想到的就是进补、吃保健品,渴望简单地把健康吃回来。其实,最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长期有规律的饮食、坚持适量运动、平日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保证食物种类多样化”,这些老生常谈的东西最管用,比你求助各类维生素,偶尔想起就大补一顿有效得多。
NO.2养生其实是养心
从保健的角度,药物调补是最后的选择,摆在第一位的恰恰是大家最易忽视的精神健康。古医书中说:“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可见维护健康最重要的是“治神”,然后才是养生,最后才是药物治疗。妄用人参,也会“中毒”。
所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可维护机体健康、防治疾病形成。所以,养生的最高境界其实是“养心”。季羡林大师就认为,人一生只处理三个关系:1.人与自然;2.人与社会;3.自身平衡。最重要的是和谐——健康。
NO.3关于食物寒热属性问题
寒凉性质食物多属于阴性,具有滋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作用。适用于热性体质和病症,常见的有藕(生)、马齿苋、鱼腥草、芦荟、海带、绿豆芽、苦瓜、螃蟹、鸭血、香蕉、柿子、西瓜、苦丁茶等;
温热性质食物属于阳性,具有温经、助阳、活血、通络、散寒等作用。用于寒性体质和病症。如葱白、生姜、香菜、辣椒、酒、羊肉、狗肉、鹿肉、山楂、荔枝、杨梅、木瓜、海参、海虾、带鱼、红茶等。
饮食时寒热食物属性应互相调和,同时饮食入腹时冷烫温度也要适宜。食物过热伤胃阴,过寒伤胃阳。注意搭配进食。
NO.4推荐几道菜
猪肝-菠菜:猪肝、菠菜都有补血之功能,一荤一素,相辅相成,共同吸收,对治疗贫血有特效。
牛肉-土豆:牛肉营养价值高,并有健脾胃的作用,但牛肉粗糙,有时会影响胃黏膜。土豆与牛肉同煮,不但味道好,且土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U,起着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羊肉-生姜:羊肉补阳取暖,生姜祛寒保暖,相互搭配,暖上加暖,同时还可祛外邪,并可治寒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