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新华
加上7日获得2014诺贝尔化学奖的三个日本人,已有22名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除两名文学奖和一名和平奖之外,自然科学奖项占了绝大多数。其中包括加入美籍的两个获奖者,也是由于他们在日本国内的研究成果而获奖的。日本为何能拿这么多诺贝尔奖?应该说,日本在科研和教育领域确实有值得借鉴之处。
重大师轻大楼
日本向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实际上,在江户时代末期,江户(现东京)成年男性市民的识字率就达到70%以上,远远超过伦敦的20%和巴黎的不到10%,令欧美人为之惊异。当时,甚至日本最偏僻的农村也维持着非常高的识字率。
二战后,日本通过立法实现了教育均一化,偏僻乡村都拥有和大城市同等的教学设施和师资。
而在科研领域,这种传统表现为研究人员把学术放在首位。以日本最高学府东京大学为例,该校是日本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在迄今22名获诺贝尔奖的日本人中,出身于东京大学的占了7人。这些成绩,与研究人员专心做学问而不是热衷当官,没有将学府办成“学衙”有很大关系。
记者曾走访多所日本名牌大学,包括著名国立大学在内,发现建筑都很朴素甚至简陋。可以说,日本的大学重视的不是“大楼”而是“大师”,而能够出大师,与保持“学问第一”的氛围密不可分。
注重基础研究
早稻田大学创造理工学研究科教授森康晃说,早在明治维新前的江户时代,日本就奠定了重视基础研究的传统,并培育了很多人才。
东京理科大学知识产权战略副教授平塚三好说,日本大学的基础研究有保障,可以研究那些在10年、20年后可能大有用武之地的课题。
保证科研经费
二战后,日本以科技作为立国之本,举全国之力投巨资进行科技创新。作为文部科学省外围机构的“日本学术振兴会”负责制定具体科学研究项目,其掌管的“科学研究费”是日本最大规模的竞争性申请类科研费,占日本政府全部竞争性科研费的六成以上,是当前日本科研经费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日本学术振兴会的科研费预算安排纳入日本政府5年一度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研究人员能够从大学、企业或国家获得充足的研究经费,这是能够安心进行研究的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