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天下/国际·证券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他们为儿童权益抗争
181亿美元中德签合作协定
起底21牛散布局股 3只股7月以来涨幅低于17%
沪指跌0.62%终结五连阳 深成指突破9月来新高
三木集团董事长总裁双双辞职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10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们为儿童权益抗争
印度及巴基斯坦公民获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
 

N新华 中新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10日宣布,将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17岁的巴基斯坦女生玛拉拉·尤萨夫扎伊和印度儿童人权活动家凯拉什·萨蒂亚尔蒂,以表彰他们在推动儿童权益上的贡献。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说,授予玛拉拉和萨蒂亚尔蒂诺贝尔和平奖的原因是“他们为儿童和青少年受压迫而斗争,并争取所有儿童能够获得教育”。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托尓比约恩·亚格兰10日在宣读诺贝尔委员会的决定时说,世界上贫困国家人口中,25岁以下的人占26%。实现全球和平发展的一个前提是儿童和青少年的权利得到尊重,特别是在受冲突困扰的地区,侵犯儿童权利将导致暴力代代相传。挪威诺贝尔委员会说,据估计,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68亿童工,比2000年减少了7800万,向消除童工现象又前进了一大步。

玛拉拉:最年轻的诺奖获得者

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玛拉拉成为了历史上最年轻的诺奖获得者。她争取女童教育权的名言是:铅笔比枪支更有力量。

玛拉拉来自巴基斯坦西北部斯瓦特地区,父亲齐亚丁担任一所学校的校长,一直致力于推动教育事业。在父亲的鼓励下,2009年,时年12岁的玛拉拉开始用笔名在英国广播公司乌尔都语网站撰写博客,通过儿童的视角和笔触来讲述塔利班统治下的生活。玛拉拉在博客中提倡女性接受教育的权利,逐渐引起外界关注,但也激怒了塔利班。2012年10月9日,一名塔利班枪手登上了玛拉拉乘坐的校车,质问“谁是玛拉拉”。在确认身份后,这名枪手近距离向玛拉拉头部开枪。

这一枪击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伤势严重的玛拉拉先后在巴基斯坦和英国接受治疗,最终奇迹般康复,很幸运子弹没有伤到她的大脑。伤愈后,玛拉拉继续投身于提倡妇女和儿童权益的活动中。

目前,玛拉拉和父母以及两个兄弟在英国伯明翰居住,并在当地一所学校上学。10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玛拉拉正在学校正常上课。

去年4月,玛拉拉登上《时代》杂志封面并被选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百人;去年7月,联合国宣布将她的生日定为“玛拉拉日”;去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夫妇曾在白宫会见了玛拉拉,玛拉拉曾是当年诺贝尔和平奖的热门人选,她并于2014年被提名“世界儿童奖”。

萨蒂亚尔蒂:解救数万名童工

萨蒂亚尔蒂1954年1月11日在印度中央邦出生。在童工现象普遍存在的印度,萨蒂亚尔蒂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保护儿童权益,解救了数万名童工。

1980年,萨蒂亚尔蒂发起了“拯救儿童运动”,并把重点放在一些加工厂,这些工厂普遍存在一些“合约童工”。这些童工因为家人欠下债务,不得不在工厂工作,但因为收入微薄难以偿还债务,往往被再次转卖和奴役。

上世纪90年代,萨蒂亚尔蒂创建“全球反童工游行”,致力于解救全球数百万遭到奴役的儿童。萨蒂亚尔蒂在“全球反童工游行”网站上说:“雇用儿童是违法的、不道德的。”

萨蒂亚尔蒂10日通过媒体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希望这次获奖能让更多人关注全球儿童权益,并邀请玛拉拉与他一起努力。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