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事/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多管齐下 逆势上扬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4年10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管齐下 逆势上扬
海都发行再上新征程,内容更抓人心,发行更多创新
誓师大会现场,激情高涨
海峡都市报社社长孙德坚(左)授旗
海都报配送基地帮永辉微店送货,上午下单,下午就能到
春节期间,海都报发行员凌晨4点多在寒风中整理刚刚印刷出来的报纸
 

N海都记者 陈文浩 黄启鹏 文/图

核心提示 南国的秋天,丹桂飘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海峡都市报的征订工作也捷报频传:国庆前后短短半个月,海都报发行部就收订了12000余单订单;在10月17日出版首张驱蚊香报这天,海都报的零售量提升了5%。

现在,带着对读者的深情,我们再次出发。前日下午,在福州仓山福建日报印务中心4楼的会议室内,海都人聚在一起,召开2014年底大征订动员誓师大会。

受新媒体和宏观经济的双重影响,全国纸质媒体进入“深秋”已是不争的事实。海都报的发行何以逆势上扬?记者发现,这得益于海都报在内容、投递、发行创新等方面多管齐下。

誓师动员:我们始终是最好的

前天的誓师大会,海峡都市报社社长孙德坚、海峡都市报总编辑吴光辉等报社领导来到现场给大家鼓劲。

孙德坚社长在会上强调,做好发行工作,信心很重要,同时服务要温馨,办法要有创新。

信心来自两方面,一是海峡都市报办报质量好,报道内容和风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二是海都报的品牌影响力大。今年海峡都市报品牌价值达39.92亿元,位居全国都市类报纸第13位。在广告投放价值方面,海都报排名第11位。

前日的会场,有200来位发行员工参加,他们都统一穿上蓝色的工作服,手中都拿着一面小旗帜。

“誓师大会就是要整齐,要有气势”,温泉站发行员钟能盛说,发行员的工作很辛苦,但每次到社区,依伯依姆们看到这身蓝色,就会主动地打招呼,有时还会留他们喝杯茶。“大道理我们也不会讲,就是觉得老百姓喜欢海都报,我们也有面子,特别高兴!”

对于发行的困难,大伙都有各自的体验。“现在手机那么方便,很多年轻人更喜欢当‘低头族’”,上渡站的余燕说,平时在街头走走,还是能看到大家在阅报栏前看海都报,路边的报刊亭,海都报总是卖得最快最多,这让她感触很深,“我们始终是最好的”。

在激情的海洋中,海都报的发行开始了新的征程。

内容 抓眼球更抓人心

发行与内容息息相关,发行量第一的报纸,一定是影响力第一的媒体。海都报多年来的发行量稳居全省第一,这说明多数的老百姓都在看海都报,都在关注海都报的报道。

自1997年创刊以来,本报已陪伴全省读者走过了17年光阴。多年来,我们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风雨兼程,记录城市发展的点点滴滴,讲述有浓浓虾油味的市井故事,并传递榕城真善美和草根力量。这一篇篇的报道,也引发读者广泛的关注。

增强了与读者的互动,增加了读者的黏性,使海都报牢牢坐稳“销量第一”的位置。对此,孙德坚社长指出,报业经营工作离不开报纸的质量和创新,要保证报纸内容始终贴近读者的阅读需要。吴光辉总编辑也将此总结为办报要“抓眼球,更要抓人心”。

发行 创新生产驱蚊报热卖

在当下的快消时代,有卖点才会有更多的传播。在报纸的发行方面,如果能在一张报纸上添一些附加值,就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0月17日,福州首张驱蚊香报应运而生,这是海峡都市报联手三盛集团,在这个秋天为福州市民送上的一份特别礼物。这样的新颖报纸,顿时引起市民的关注,当天,海都报的零售量提升了5%。读者林强东就认为,一份报纸,不仅能读报,还能防蚊,真是一报两用,“这一块钱,花得真值”。

在全国,推出驱蚊香报的媒体并不多见,海都报此举再次走在我省的前列。海都报发行部负责人介绍,除了生产驱蚊香报外,我们还推出订报送戒指等发行新手段。包括每次农家乐和年底的“南海爱国鱼”特卖,只要您拿着海都报的订报凭证,都享受优先服务。一句话,只要订咱海都报,咱们就是一家人;有啥好事,报社一定想着您!

发行员 以诚相待赢得市民信任

每天,天蒙蒙亮时,一群身穿印有“海峡都市报”字样蓝色工作服的投递员,就开始忙碌起来:分拣报纸,插页,统计份数,捆绑装车,投递入户。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的这些蓝衣使者,不顾风雨,追赶着时间的脚步,只为最快给订户送去淡淡报香。

订报,是需要与用户面对面打交道的。多位海都报发行员都表示,打动用户,最关键的就是“以诚相待”。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海都报发行员经常做一些见义勇为的好事。比如8月3日凌晨3时,住在福州后巷路的海都报发行员曹旭松刚起床,发现偷车贼后来不及穿衣,便独自冲下楼,徒手制服偷车贼。9月7日,上渡发行站的张加培路遇一位迷路的老人,通过本报95060热线辗转联系上老人家属,并平安护送到家。这一义举,也获得许多市民的称赞。

“我们的读者,就是我们的家人!”这是发行员最朴素的想法。靠着这份真诚,我们赢得了最多数市民的信任。

配送 产业延伸发展配送基地

目前,海峡都市报日发行60万份以上,多年来稳居全省第一,仅福州市区就设有25个发行站,拥有600多位发行员。除发行《海峡都市报》外,还利用成熟的发行队伍开展多元化经营,总收入一年超过1300万。

为了将发行的产业链延伸,海都报努力在发展“最后一公里配送基地”。在福州金山设总部,在福州、泉州、莆田设立分拨中心,建立起覆盖全省9设区市的公司业务规模。着力发展电商最后一公里配送,并形成仓储、干支线运输等多元化经营实现创收。

海都报发行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海都报“最后一公里配送基地”有了初步的运作,合作方同样是“大咖”(意为某一领域的达人),比如帮永辉微店送货,“上午下单,下午就能送到”,此外在福建省内还和天猫商场有物流方面的合作。他认为,这一项目的建设,将有望仿效“京东”,成功缓解“最后一公里”难题,也使得发行工作顺利延伸和升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