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5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教科书被广告 会是啥“疗效”?
□追评“1+1”
买村长
“陆童撒尿”炒作地域无意义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10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科书被广告 会是啥“疗效”?

 

背景:近日,广东肇庆的一位网友发帖称,读初一的女儿开学领到的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出版的英语课本里出现大量广告内容,此事引起不少网民热议。央视记者最近调查发现,教科书中夹带广告的情况确实存在。(10月22日《重庆晨报》)

A给这种尝试一个机会

有人说“广告进教材”是唯利是图、商业勾结的表现。在笔者看来,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值得去摸着石头过河,而不是一棍子打死。只要能坚持内容健康、不增加价格、不影响阅读,“广告进教材”就没啥大不了。

我们不能用传统的视角和有色眼镜看待“广告进教材”,而应该拓宽这种服务。比如语文书籍中完全可以推荐一批文学书籍,自然书籍中完全可以推荐一批科学书籍。我们要关注的是这些广告的内容,好广告哪里都需要,坏广告哪里都不能出现。信息传播时代,理应给这种尝试一次“抱着书籍过河”的机会。   (郭元鹏,徐州)

B.国家立法滞后

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尽管今年9月30日刚征求完意见的《广告法(修订草案)》规定不得利用中小学生、幼儿的教科书、教辅材料等发布广告,但很显然,国家立法比较滞后,没有早对“教材广告”做出明确禁止,自然对有关各方缺少震慑力。

所以,笔者以为,“教材广告”不断出现,首先要反思“依法治教”,即“教材广告”折射出当前教育制度建设与执行还存在不少问题。依法治理教材问题少不了教师、学校和公众的监督,更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让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管理制度的空子。

(冯海宁,北京)

C.课本不能沾染铜臭味

近些年,教材编撰不严谨以致漏洞百出的乱象,早已备受公众诟病。如果教材出版者只想着怎么拉广告、搞赞助,教材质量如何能得到保证?没有质量保障的教材,不但会误人子弟,更不利于塑造青年一代的健全人格。

教材出现广告并非孤立事件,它是教材编撰与出版出现问题的持续与延展。职能部门应以此为切入点,对教材出版行业进行一次全面整顿,让那些利令智昏的失职渎职者承担责任。教材理当驱逐商业广告,让教材出版远离铜臭味回归公益性。

(涂启智,深圳)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