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天下/国际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中国探月演练“太空打水漂”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4年10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射嫦娥五号探路先锋启动“重返地球”最难试验
中国探月演练“太空打水漂”

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路线图/新华社图表
 

N据环球时报

“给我亲爱的玉兔送些胡萝卜上去吧!”昨天,中国探月工程又有新动作的消息在中国互联网上激起一些很萌的评论。昨日凌晨2时,中国探月工程首个“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相关报道见A17版),中国探月工程三期任务中最关键也最难的一次试验就此启动。大约8天后,该飞行器将用一种被称为“太空打水漂”的技术方式着陆,进而验证中国是否有能力让本国探月飞行器“重返地球”,并为嫦娥五号未来执行更为复杂的任务奠定技术基础。在国际舆论场,中国探月新举动自然而然地吸引眼球,“雄心勃勃”“神秘兮兮”之类的形容词被外媒拿来扣在中国探月工程头上,他们还用“亚洲太空竞赛”来指代走向月球的中国与“走近火星”的印度。11年前杨利伟上天时,“中国航天有军事意图”等“中国航天威胁论”在西方出现过不少,但中国航天用每隔一两年就有新成就的节奏走了过来。有一种观点认为,崛起的中国需要这样的“我行我素”。

“向上,向上,一路奔向月球”

整个过程中也是探月工程三期任务中最难的一步,在于探测器最终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极高速(约每秒11.2公里)返回大气层着陆。为应对穿越大气层时产生的烧蚀,探测器的返回器进入大气层后,将通过飞行控制提升高度,在太空中滑行一段距离后再次进入大气层。官方称这种降落模式为“半弹道跳跃式飞行”,更通俗的说法称其为“太空打水漂”。

俄罗斯media网站24日认为,“今日中国已领先俄罗斯走上探月之路”,文章说,中国发射探月飞行试验器是为2017年前后发射嫦娥五号做准备,而俄罗斯全面月球探测项目要到2026—2030年才会启动。

24日,一个欧洲国家的媒体也在为中国当日成功发射感到高兴,这就是卢森堡。卢森堡《日报》题为“奔向月球”的文章说,中国的长征火箭在将飞行试验器送入太空的同时也搭载了一颗卢森堡4M小卫星,进行这一试验是为验证卫星长效电池工作的状况,同时也为纪念今年去世的德国卫星制造商OHB公司创始人富克斯,4M卫星的所有者卢森堡空间公司是OHB的子公司,OHB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说,24日发射成功是非常令人鼓舞的消息。

“向上,向上,踏上遥远的征程——事实上,一路奔向月球”,24日,CNN网站一度将中国探月新发射作为头条新闻,并用这样的文字作为报道开头。文章称,这是中国第一次发射能够绕月飞行并返回地球的探测器,主要技术挑战是确保探测器进入大气层时速度足够低,以确保它能安全地再入大气层。如果速度太快,探测器温度过高将难以跟踪和操控。大约一周后,飞行试验器将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其技术将在2017年用于更加雄心勃勃的探月发射中。

太空采样,美苏都做过

中国航天专家庞之浩24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采样返回是探月工程最难克服的技术部分。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期,庞之浩说,绕是普查,落是详查,回是精查,回才能实现对采样对象的结构和内容真正详尽了解。“比如美国探测火星实现了绕、落两步,实现回的一步,将有助于判断火星有否可供人类居住的条件。”据庞之浩介绍,目前仅苏联、美国、日本3国成功发射过“升空采样返回探测器”,探测对象主要是月球、彗星和小行星。

其中,苏美在上世纪60年代实现这一技术,苏联发射的“探测器5”号采用弹道式返回,过载达15G(重力加速度),不能载人,到“探测器6”号,已通过跳跃式返回的方式成功降低过载,但此后苏联的“月球”系列探测器仍采用弹道式返回,主要是考虑成本。美国的“阿波罗”系列飞船过载控制在4G~7G,它还发射过一枚彗星探测器和一枚针对“太阳风粒子”的采样探测器,但后者在发射落地时局部损毁。日本是在本世纪初掌握的采样返回技术,它在2003年发射过一枚“隼鸟1”号小行星探测器,年末有望发射“隼鸟2”号,美国现已提出和日本进行技术合作。

在美联社24日报道中,日本并未被列入曾进行类似采样返回的国家名单。该报道称,中国24日开始的为期8天的试验是为测试2017年的嫦娥五号任务,目的是使中国航天器在月球着陆,采集样品,然后返回地球。这将使快速发展壮大的太空强国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第三个有能力执行此类任务的国家。文章还说,中国有军方背景的太空计划是其巨大民族自豪感的源泉。

美国媒体最敏感

纵观24日的国际舆论场,美国媒体对中国探月发射的关注似乎是最敏感的。CNN的报道将中国探月工程称为一个“政治象征”。该报道援引华盛顿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主任詹姆斯·刘易斯的话说,中国的空间探索能力目前尚未达到美苏几十年前的水平,中国的航天探索也缺乏经济与军事优势,但它的价值在于如何塑造中国对自身的看法——显然是在展示国家实力和财富。

“中国载人航天项目过于神秘”,在过去几天不同的西方媒体上,澳大利亚航天分析家莫里斯·琼斯接连刊登文章。

美国《外交政策》倒是将X-37B与中国联系到一起,称该空天飞机执行22个月任务成功重返地球的消息会引起中国军事分析家的警惕,令他们担心美国未来会从太空中对中国发动袭击。“这不是科幻电影的场景,这是发展中的现实”,德国《焦点》周刊24日在报道中国发射成功的消息时说,中国嫦娥五号新实验的消息令人担忧,世界是否面临一场新太空军备竞赛?

目标:把中国公民送上地球天然卫星

“在8天飞行中,飞行试验器距离地球最远时达41.3万公里”,法新社24日报道中国首次探月返回试验时说,这一试验是北京朝着自己雄心勃勃的空间项目迈出的最新一步,其最终目标是要将一名中国公民送上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

据中国探月工程专家介绍,飞行试验器24日升空后将经历星箭分离、地月转移、月球近旁转向、月地转移、返回地球附近、再入返回地球等6大关键节点,试验技术难度和创新性极高。“俄罗斯之声”说,一系列试验成功后,中国将为地球带回月球土壤。如果试验成功,中国将拥有人类登月的完整技术链,未来中国也许会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进而会前往火星。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热列兹尼亚科夫说,50至100年后,月球资源也许会被人类渴求,那些有兴趣在未来获取月球资源的国家,现在就该考虑这个问题了。

昨日16时29分,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成功实施地月转移轨道首次中途修正。截至24日16时,飞行试验器已在太空飞行14个小时,距地面高度约13万公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