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8版:城事/重点
3上一版
 
古屋 美景 自然 乡情
小区绿化被铲 建起活动板房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10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屋 美景 自然 乡情
政府大手笔投入,将“华侨第一村”后黄村打造成莆阳文化“大观园”
民俗馆偏厅中模拟以前的生活场景
在后黄村里,这样的百年侨居老宅随处可见
老人组了后黄村乐队,时常聚在一块奏上一曲
 

N海都记者 李伟强 马俊杰 文/图

海都讯 莆田后黄村,距离市区很近,却远离喧嚣。村里随处可见具有莆阳老建筑特色的百年华侨民居,干净整洁的乡间小道将一座座民居串联起来,与古树、田野共同组成一幅山水田园画卷,美不胜收。近年来,政府大手笔投入,对后黄村进行保护性开发,以莆阳文化“大观园”理念对全村进行整体规划,以园林式村庄开发模式,打造休闲体验乡村游。如今的后黄村被称为莆田城市的“后花园”,并将打造成莆田版“曾厝垵”,成为莆田新的文化旅游名片。

花香鸟语间处处是景点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荔城区西天尾镇后黄村,后黄村位于莆田三山南麓,独处一隅,周围有农田、果林及山水环绕,与城市建设区相对隔离。这里的建筑既有泉州民居注重外部装饰的特点,又受到福州大宅的影响,形成了三合院院落、起翘屋脊的红砖主厝、砖石间砌等特点。

记者了解到,后黄村是“华侨第一村”,村里保存着众多百年华侨民居,原有的部分现代建筑,因造型和颜色与传统风貌不符,已被拆除改造,如今的后黄村,红砖厝是主打建筑。

记者发现,后黄村处处是景点。村道边有座百年的碉楼,碉楼隔壁就是对外开放的民俗馆;红砖厝门前有个四门井,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是莆田唯一现存完好的四口井;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桃源社,在重新修缮后,也成为旅游景点;前羽毛球世界冠军林水镜故居,也将被改造成华侨创业史展览馆……

老人老树下喜看观光农业

后黄村有三老,老宅、老人、老树。除了老宅外,百年老榕树下的老人与小孩,也是另一幅美好的乡村图。村里共有4棵百年老榕,早期榕树下总会聚集着很多村民,他们在树下聊天、说笑,如今陪伴老榕的多为村里的老人和小孩,或者是田间忙活累了来休息的人们。后黄村还是个出了名的“长寿村”,全村约1000人,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几十个,为了让老人们老有所乐,龙华书院被改造成荔城区第一个居家养老场所——龙华堂,老人们经常聚在一起,吹拉弹唱、下棋作画。采访期间,龙华堂内不断传出阵阵音乐。后黄村大学生村官陈进告诉记者,老人自发组织的民乐队技术好,将参加文艺比赛。

几个在老榕树下纳凉的老人笑着告诉记者,坐在榕树下,当看到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后黄村,村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记者了解到,今年,在村集体的支持下,几位村民成立合作社,在村里的几十亩闲置农田上大做文章,主打农业观光体验游。

保护性开发打造莆版“曾厝垵”

2012年,后黄村被列为莆田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首批试点村,城乡一体化带给后黄村的不是钢筋水泥,而是在传承传统DNA的基础上,让老村庄绽放出新活力。村民林玉祥告诉记者,起初村民对后黄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并不看好,可经过一两年的建设发现,原有的花香鸟语不仅还在,村容村貌也变得更加漂亮,村民的幸福指数骤然提升。

后黄村支书许聪介绍说,后黄很多条件比曾厝垵优越,要发展成“曾厝垵”并不难,甚至会超过曾厝垵。经过一番努力,“古屋、美景、自然、乡情”的空间布局结构即将成形,莆田版曾厝垵指日可待。后黄村将以发展特色郊区农业为主,并与周边的关圣庙、九牧祖祠等景点形成文化旅游区,整合侨乡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让游客节假日可以在这里享受到美好的田园风光。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