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网记者 陈聚星
海都网讯上周,一幅1864年的福州地图,在微博上热传,勾起了不少网友的好奇心(详见本报10月31日A61版)。很多网友@海都报官微,希望记者邀请专家,讲一讲“这幅清代地图里,福州城有哪些特点”。昨日,记者采访了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戴显群老师,请他为网友们详解这幅地图。
地图所示区域 是福州的“响列”
“地图里的城区,就是我们福州话里的‘响列’(即‘城里’)!”一开始,戴显群老师先详解了这幅地图的边界。
他介绍,地图的最北边,在如今的屏山附近,有一座北城墙楼,“现在的镇海楼就是在此基础上,加高底座,加大体量,翻修而成”。
地图里东门的位置,在塔头路与东大路交界处,现在的东岳路,当时是交通要道。戴老师介绍,当时福州人要出城,前往上溪、鼓岭、马尾,都要从这条路走,十分繁华热闹。
地图的最西边,在白马路与湖滨路交界处。戴老师介绍,如今的西洪路,从明朝开始就是福州城通向城外的交通要道。
地图的最南端,在如今的南门兜附近,边界就是现在的古田路。戴老师说,以前福州并没有古田路,古田路旁边有一条太平街,才是当时福州城的主干道,太平街一头通向水部,另一头直通现在的五一广场,也就是当时的南教场。
这幅清代地图 采用西式测绘技术
戴老师介绍,这幅地图绘制于晚清时期,制图非常严谨,坊巷民居都一一画出,“采用了屋脊线,划分民居与巷路,较高的山、田地、池塘都按比例绘制。”戴老师说,这幅地图虽用毛笔绘制,但采取的却是西方传教士带入中国的西式测绘技术,与之同时期的一些地图也都有这一特点。
据介绍,这幅地图作为官方地图,主要用作军事,“炮台、弹药库、军营等,标示详尽,制作者为保甲局委员,故主要属于军事用途。”
最后,戴老师表示,从这幅地图还能看出清代福州的发展,“这幅地图里的福州,城区肚子大、头儿尖,呈三角形;而在清早期,福州地图状似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