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1:深夜10点半,8岁男童还在公园里游荡,而当民警联系上孩子的父亲时,他却说“没这个儿子”。原来,下午5点多,男童爸爸接他放学,他说“我想在外面玩,不想回家”,爸爸生气了,丢下他独自离开。(详见本报11月5日A36版)
背景2:午觉起来,发现10岁的女儿在翻自己的钱包,这位母亲怒了,将孩子偷钱的事告知老师,没想到又听说女儿欠同学钱。母亲一气之下,将女儿拉到派出所自首。(详见本报11月4日A34版)
让孩子慢慢来
孩子贪玩,是他的天性,本无善恶之分,父亲却将其遗弃街头,未免太不人道;孩子爱虚荣偷钱,确是劣习,但不加分析,就又找老师又送派出所,未免操之过急。
看看我们周围,此类“简单粗暴”的教导并不鲜见。在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家长的定力常常会打折扣,威胁、恐吓之语也随之而出。比如新闻中“我没这个儿子”、“她是小偷”,还有我们经常听到的“你现在不好好念书,将来就去摆地摊……”。
笔者想起台湾作家龙应台的一本书《孩子,你慢慢来》。她在书中写道,看着一个五岁的孩子用草绳打个蝴蝶结,我愿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等他五岁的手指把这个蝴蝶结扎好。
孩子天性的养成,就是这样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父母温柔地坚持和对待,如果面对熊孩子就恼羞成怒,势必也会养成孩子易怒、急躁的个性,浇灌出一颗敏感焦虑的心。
(北斗 福州)
爱不应成伤
俗话说得好,“三岁看老”,不是说三岁的儿童就能看出未来的成就,而是三岁的教育就可能影响孩子的一辈子。虽然道理大部分父母都知道,但是,却有很多父母不经意间的一次恶劣行为,就会给孩子心理留下永久的阴霾或者创伤。
看了这两则新闻,我不仅心里震惊,更是感到无奈。不管孩子有多少“臭毛病”,都不应该得到这样的对待。那些冲动的父母,请您从点滴开始教育孩子,请您花费更多的耐心来引导孩子,莫让教导变心伤,折断孩子的翅膀。
(曾雪 河北)
严是爱,松是害
将偷钱的女儿拉到派出所自首,我觉得挺好,就要绝不姑息,悬崖勒马,犹未为晚,不管用什么办法,能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就是好的办法。严是爱,松是害,松松垮垮害一代。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小孩犯错,必须及时教育,不得不说,一些家长不会管孩子,导致孩子偷偷摸摸,不把家长的话当回事,你说什么就是不听,去派出所也是不是办法的办法。
(童其君 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