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文浩/文 肖春道/图
海都讯 昨日上午,记者跟随福州市环保局和仓山区环保局的执法人员,查处了分别位于仓山盖山镇的屿宅村、浦口村和竹榄村的4家塑料米作坊。在这两三年间,这4家作坊已经被查处过多次,但每次都是查完后又复产。
对此,专家建议,对待这种塑料米小作坊,要有堵有疏,可以考虑建集控区,将小作坊都迁入。同时建议修订法规,对于屡查不改的作坊,可以考虑让公安介入,对作坊主采取强制措施。
现场环保执法老人阻拦
昨日,在屿宅村的一个作坊内,锈迹斑斑的机器正在运转,工人抱起一堆塑料袋,倒进机器切割。作坊内臭气熏天。一见执法人员进来,作坊内的一个六旬老人就迎了上来。据介绍,此前执法时,老人会阻拦,“用软性的手段在抗法”。这一次,老人见到执法人员砸毁用电设备,几次上前想抱着执法人员。老人还一直坚持自己没有污染环境,他指着作坊外发臭的水称,“我们抽的是死水,再排入这个死水塘,哪里来的污染?”环保执法人员斥责其昧着良心,老人又称,“我们过完年就不做了。”
在竹榄村的一家作坊内,一位工人称,老板是新近才把这个作坊盘过来的。由于部门多次执法,老板已考虑将此作为仓库,不再生产。
在昨日上午的执法中,福州市环保局和仓山区环保局共查处4家塑料米作坊,其中屿宅村1家、浦口村1家、竹榄村2家。执法人员责令其停产,并砸毁其用电设备。据介绍,这些作坊将废水直排小溪、小河或池塘,废气也都没有经过收集就直接排放。
建议建集控区有堵有疏
环保执法人员介绍,最近两三年间,这4家作坊已经被查处过多次,但每次都是查完后不久又复产。环保部门单打独斗,查处的效果有限。
专家认为,这些塑料米小作坊,原料主要是废塑料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清除白色污染,但作坊在生产过程中又会产生废水和废气。
“这些作坊目前仍有市场需求,对此应该有堵有疏。”专家建议,政府可以考虑像治理黑电镀一样,建立一个制作塑料米的集控区,将作坊迁入。对于屡查不改的作坊,建议立法,考虑让公安部门介入,对涉事的作坊主进行拘留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