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王林成 文/图
海都讯 松材线虫病,因一种肉眼看不见的线虫引发,只要40天就可以让一棵大松树枯死,被称为松树“癌症”。我省也是松材线虫病的疫区,至今已确定感染的松树林有3万多亩。
经过4年多时间,福建农林大学的研发团队针对松材线虫病的传播昆虫——松墨天牛,开发出一种高效诱捕器。在福建、重庆、四川、湖南、江西和安徽等多地的推广应用中,明显降低了疫区的松树枯死木数量。
“松材线虫是一种人类肉眼看不见的虫害。”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张飞萍教授介绍说,松材线虫一生移动不超过1米,要借助媒介昆虫——松墨天牛才能传播。
而由于松材线虫体积很小,繁殖能力非常强,想要杀灭它难度非常大。2010年,张飞萍教授的研究小组率先发现了一种松墨天牛的“信息素”。
他向记者解释道,昆虫的视力很差,但嗅觉非常敏锐,它们要进行聚集和交配等活动,就必须借助同类身上散发出的特殊化合物,也就是信息素,就好比人类的语言。经过研究,他们得出了一种作为松墨天牛诱捕剂的最优配方,命名为“APF-Ⅰ”。他解释说,松墨天牛有一个嗜好,喜欢把卵产在濒死树木上,而成虫又爱在健康树木上取食,这就很容易让松材线虫从染病的松树传播到健康的松树上。而“APF-Ⅰ”正好作用于取食期的松墨天牛,放置于形似灯笼的诱捕器中,可覆盖150米范围内的松林,而使用成本每年约为11.1元/亩。松墨天牛一旦爬进诱捕器就出不来了,直到饿死。
据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相关负责人介绍,APF-Ⅰ型高效诱剂2012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价为达“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团队已改良开发出APF-Ⅱ型诱剂,诱捕效果又增强了30%,并实现了信息素的规模化合成生产。